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精彩閱讀利用大數據分析,痛擊通信網絡詐騙
利用大數據分析,痛擊通信網絡詐騙
2015-12-24
收藏

利用大數據分析,痛擊通信網絡詐騙

網絡搜索可知,2009年公安部對河北豐寧縣、湖北紅安縣和大悟縣、湖南雙峰縣、廣東電白縣和海南儋州市等6個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比較集中的原籍地進行了掛牌整治。其中,河北豐寧、湖南雙峰、廣東電白、海南儋州屬于兩次“上榜”。

簡單搜索,就可以發現,這些地方的電話、短信、網絡詐騙報道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甚至2003年,有的地方詐騙方式多年基本沒有改變,有的地方已經過了多次變化。這些地方的公安部門也不是沒有作為,地方政府的專項行動也打過數輪,甚至有的地方,年年打擊詐騙都成績卓著,但詐騙好像總是“春風吹又生”。多地的詐騙方式還被央視、中新社、新華社等“起底”曝光,但這并不影響那些名聲在外的“詐騙縣”、“詐騙村”一次次在報道中出現,甚至有的報道,讓人覺得記者、辦案的警察都有羨慕之意。男女老少,兄弟結尾,拿起手機、電腦等作案時就是騙子,放下又是生活美滿的普通公民,上山打游擊,進村需過安全崗,與警察捉迷藏。

詐騙暴利,可以不勞而獲,肯定是一個重要原因;通信、互聯網工具打破了時間、空間界限,信息流、資金流可以方便地流動,肯定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手機號未全部實名、網上平臺注冊信息未能嚴格實名,可能也會有一些作用。但當一個村、一個縣,連續多年被加上了“詐騙”的標簽,還能繼續“詐騙”下去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我們的治理打擊流程哪里出了問題?

第一,騙子居一地騙全國,我們為什么不能舉全國之力,滅一地的詐騙?電信網絡詐騙,大都情況下是如此,發送一條信息,上當的可能只有最多百分之一、二,甚至只有萬分之幾,大都只有千分之幾,但只要有一個上當的,對詐騙者來說就已經是暴利了。而且可以今天騙山西的,明天騙河南的,銀行卡、手機號經常換,人雖未動,同樣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但這些在大數據面前,都是透明的,如圖,相關企業、單位每家派一個人,遠不如打通數據后臺有效(別和我說信息安全,打通數據后臺,在嚴格規范下,同樣可以保證信息不泄露)。

第二,堵是成本高、收效小的手段。目前各種宣傳從未間斷,電信運營商、即時通訊軟件提供商、網絡安全公司、銀行已建立了一級一級的防護手段,越來越多的詐騙行為被識別,被攔截,報道中的攔截金額也越來越高,但這也導致“堵”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效果卻在逐步降低。出于暴利,騙子們會想更種辦法“繞”過堵截。

第三,打得遠不夠狠,不足以震懾詐騙者。每一輪打擊都是聲音很大、成績卓著,但并未能有力地震懾詐騙者。這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①查清的違法所得金額較少,②處罰附帶的經濟處罰額度過小,③對詐騙未遂的認定偏軟。

我們已經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全國都在積極推進互聯網+,現在對于通信及網絡詐騙來說,騙子已經快速互聯網化、移動化,而相應的執法還受到各種時間、空間的限制,并未能充分發掘海量信息的價值,如果不能突破這一點,很難真正遏制此類詐騙行為。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