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大數據時代數據分析師,如何打造人見人愛的數據產品
數據分析師,如何打造人見人愛的數據產品
2020-07-24
收藏

文章來源: 接地氣學堂

作者: 接地氣的陳老師

上一篇《數據分析師的績效,該如何考核?》引發同學們很大反響。很多同學表示:我明明做了BI,可為啥體現不了業績,甚至平時看報表的人都不多。搞得領導天天質疑:我們的BI就這點作用?!

 

咋整?!

 

實際上,酒香也怕巷子深。種種問題,和很多同學只會埋頭敲鍵盤,不會抬頭講故事有關系。今天我們來個最通俗易懂的分享,大家坐好扶穩哦。

01數據產品為啥沒用 

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一個銷售,這個月業績不好,他會怎么辦?

他會把客戶電話掃一輪

他會跑斷腿找潛在客戶

他會到處打聽最新促銷

他會虔誠求教忽悠話術

 

咦?數據呢?

 

是滴,他唯一不干的就是看數據。他但凡會看數據,都不會在一線干了。甚至他坐辦公室里看數據,還會被領導踢屁股:“天天不干活!哪里來業績!”對銷售、店員、柜員這種一線基層,數據根本沒啥用。他們關心的是具體可以干什么。

 

那他們領導會不會關心呢?會關心,但是他們只關心結果

這個月做了多少?

還差多少才達標?

哪個小兔崽子做的最差?

之后估計就氣沖沖的踢屁股去了。

面對嗷嗷待哺的下屬,他們需要的是話術、名單、方法、政策。唯獨沒有數據。

 

這就是大多數實體企業的真實寫照:要掙錢,追業績,只管加行動量,不管背后的邏輯。然而,他們的高層管理往往很希望推動數字化轉型、信息化建設等等。于是悲劇開始上演:負責數據的哥們和老板談完,自以為手握尚方寶劍入場,開始大搞BI系統,數據建模,數倉建設。結果下邊的人不敢攻擊老板,可他敢攻擊你這個干活的呀,于是各種吐槽:“你這大數據有毛用!不好用!能幫我賣1毛錢貨嗎!”幾輪吐槽下來,灰頭土臉,黯然收場。

 

咋辦?╮(╯﹏╰)╭

 

02問題的本質是什么

問題的本質,是:數據不是祖傳的救命仙丹,它不能一吃就靈。對銷售業績而言,促銷才是救命仙丹,一降價肯定有銷量。但我們知道,所謂的救命仙丹其實都是汞、硝、硫磺這種劇毒玩意,嗑多了人就掛了。所以數據更像是保健品,雖然吃了不救命,但是平時吃的多,根本不會拖到需要嗑仙丹的地步。如何把這種緩慢的保健效果可視化,才是數據產品真正難題。

 

“那為啥我們不去學賣保健品的呢!”不要笑,陳老師不但這么說了,而且這么干了。而且真的當司機,跟一幫老太太一起去參加那種不是傳銷也跟傳銷差不多的組織,舉辦的老年農家樂。而且很認真的總結了他們的推廣套路。簡單來說,就是:分而治之,威逼利誘。

 

首先,賣保健品的從來不會說自己是蛋白粉,蛋白粉多普通,一般會提什么:XX氨基酸,XX核酸,XX分子,總之名字特別高大上。其次,賣保健品從來不會說自己只是個輔食,人家張口就是:延年益壽,長命百歲。于是第一波好奇心強又不差錢的老太太就會來嘗試。

 

有了從0到1的突破,后邊的都好整了!

 

第二波,開始打小恩小惠吸引:“你看這么好的東西,你試一點又不吃虧,已經有人在買了,你看人家吃得多好,現在買還送雞蛋、牛奶、大米、油、周末還能去農家樂呢”——就這么著又圈一波老太太。

 

第三波,開始打從眾效應:“你看大家都在賣,你也試試嘛,這么多人都買肯定錯不了”——就這么著又圈一波老太太。

 

第四波,開始威脅恫嚇:“誒呀,你看那個阿姨,大家都在用她不用,真可惜,可能她孩子平時不給她錢吧/可能她經濟實力不行吧,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是滴,你不買你就很可憐,你就不如別人,就這么連嚇帶吐槽的,把最后一波老太太也收割掉。

 

PS:這就是為啥這些人喜歡在封閉的空間,比如郊區酒店、農家樂開大會的原因,環境封閉了,又有吃有喝,這事就很容辦,在小圈子人們很容易被周邊人帶動情緒。

 

完美!

 

講到這,是不是大家都明白了BI(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本質!以前我也好奇,BI明明是一個數據產品,可偏偏起了個連數據都沒有的名字。哪里商業了?哪里又智能了?現在懂了——你提數據產品,就像和老太太提蛋白粉一樣,他們根本不care。

 

你得起一個一聽就跟企業賺錢有關系(商業)且一聽就很高深別人不咋明白的名字(智能),才能啟動第一波忽悠。這就是我們賣給企業的延年益壽膏。不虧是來自安利老家的Gartner,當年他們起BI這個名字的時候,是不是也和安利切磋過呢……

 

破局就從這開始。

03數據產品破局思路

首先要清晰:我們首先得買數據的,其次才能造好數據的。如果數據沒好的買主,沒有吸引買主的賣點,字段、模型、公式、圖表,搞得越多別人聽的越煩。站在買主的角度思考:“我能有什么用”,我是能幫他加強對一線的管控,還是能讓一線更輕松干活?先抓客戶需求,再談落地。

                                                       

其次要清晰:數據很難單獨產生價值,需要用數據的人來配合。所以“人”是關鍵問題。不同的人有對數據不同的訴求,對數據的理解有不同程度。因此要:分而治之。先找到那些對數據最信任,最喜歡的用人做第一波種子。之后分五個層級,逐步推進。

  

再次要有推進手段。前邊說的:神奇概念、小恩小惠、從眾效應、威脅恫嚇這四招非常好用,實際上在操作中常常是混著用的。如果客戶喜歡玄乎的,你可以跟他談:大數據、人工智能。如果客戶喜歡接地氣的,你可以談:銷售助手、店長助理;如果客戶想從基層做起,你可以跟他談:一線賦能,能力裂變,經驗傳承。如果客戶想加強從上到下的管理,你可以談數據驅動、數據化管理??傊拍钜b到位??傊?,總有概念可以用。

 

小恩小惠的打法,在向一線推廣非常有用。當年還沒有微信紅包的時候,陳老師就曾經在企業CRM里做了個紅包頁面,每天晚上6點彈一個:“恭喜你獲得今天總裁/區總/店長紅包”銷售們都可喜歡看了,點進去看看我今天掙了多少。

 

當然,這只是個噱頭,進去以后大部分人只有幾分錢,且只是個數字而已,說的是月底發工資到賬,可實際上經常沒人記得。但是當天每個區業績最好的人,真的有一個88的紅包,而且其他人也看的到,這時候大家會好奇:他怎么賣的這么好?再往下點擊,真正想推的數據產品就藏在這里。

一點小手段,就把數據產品在一線的使用率直接拉起來了。當然,對領導們就不能用這種小手段,而是靠擺整體經營結果——你看人家店就是有妙招!你想知道不?你看人家推A產品就是推得動!想知道不?把優秀團隊的行為數字化,直接看圖說話,很快領導們都接受數據產品的使用了。

 

等使用率起來,就開始搞從眾效應:大部分分公司都用統一數據模板匯報,你咋不用?!等更多的人在用了,就開始威脅恫嚇:業績不好還不看“銷售助手”,難怪做不起來!于是成功突破了開頭的問題把數據產品普及出去。

 

當然這些手段有些過時了。一方面是隨著互聯網客戶的增多,很多需求不再來自銷售,而是運營部門,運營天生喜歡看數據,就不需要用這些坑蒙拐騙的手段。二來,從2017年開始,整個社會的風氣,不是鄙視數據,而變成了迷信數據,于是避免過度期望,反而成了項目的主要方向。但這套思路依然在某些領域管用,比如美團、頭條、58這種披著互聯網外衣實則養著巨大的線下團隊的公司,比如很多仍在信息化、數字化轉型泥潭中掙扎的公司。

 

當然,分享這些早年經歷給同學們,更多是希望大家感受到我們這些老頭子們當年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思路過程。從來就沒有生下來就領導英明、同事和睦、隊友給力、客戶人傻錢多的行業,所有的問題都是從“人”這里產生,再通過“人”的思路來解決,與大家共勉。

 

那么問題便來了,新時代的兩個問題:

1、運營總喜歡自己看數據,然后diss數據分析師做的沒啥用

2、業務部門總指望“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可數據基礎又很爛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