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精彩閱讀S&OP十個常見問題
S&OP十個常見問題
2014-11-11
收藏
S&OP十個常見問題
       有句古話,叫做“捫燭而得其形”,講的是盲人聽說太陽光像燭光,便記住了蠟燭的形狀,卻錯把竹笛也當成了太陽。S&OP的實施,又何嘗不如此。別人都上S&OP了,我能不上嗎?但得其真傳,而非“形狀”,還真不是容易事。零散地,甚至帶著偏見選擇收集些流程資料,拼湊起來就竊喜趕上了潮流,也用S&OP這時髦貨了,輕者竹籃打水一場空,重者邯鄲學步迷失自我。
理論很成熟,但也太玄乎,在此,想談談十個具體的S&OP實施問題,并分別給個嚴重指數,以衡量其不良影響的大小和可逆性。
一、S&OP發起者問題(嚴重指數30)---能力重要,能量也重要!
S&OP可能由部門副總、總經理發起,但也可能由一個供應鏈經理發起。如果是后者,意味著潛在的風 險。典型風 險的是資源配置不夠、高層參與不夠。不過,只要能逐漸得到高層的重視,風 險并非是不可逆的。有時候,會需要發起者對高層的“教育”?!敖逃?,也是Oliver Wight定義的S&OP的五大關鍵之一。一旦高層從戰略上重視了S&OP,哪怕不是發起者,若能成為支持者,也將事半功倍。
二、財務在S&OP中的角色問題(嚴重指數40)---參與者?使用者?攪局者?
財務,可以是計劃的參與者,可以是輸出計劃的使用者,當然也可以是攪局者。典型問題是把rolling forecast和financial commitment混淆。這個問題未必會有太大惡果,但必然會大幅降低S&OP的效率和項目推行、收效速度。例如,有些財務強勢的公司,會不認S&OP的數,照樣用簡單粗暴地年度目標分解法。于是乎,公司每個人頭上會懸著多套計劃,互相扯皮,想要成為高效、科學的管理組織,就時日尚遠了。
三、S&OP會議參與者職權問題(嚴重指數50)---“這是為了中長期戰略!”
S&OP會議是整個流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高效的月度流程,需要高職級人員參與。沒人決策,那就失去了會議作為平臺和工具的意義。你讓一群中層(甚至基層)討論戰略決策(例如未來18個月的供需平衡),那可以叫“過家家”,可以叫“頭腦風暴”、“沙盤模擬”,但就是不能叫S&OP會議。
四、S&OP等于S&OP會議(嚴重指數50)---“諸葛亮只有一個”
有流程,無決策會議,那叫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有決策會議,無流程,那叫空想家。例如:沒有系統性的輸入輸出,沒有跨部門的協同,就指望每月一次會議,靠老板們定性的拍腦袋,搞定諸多決策。別忘記可以草廬里定天下的,只有傳說中的諸葛亮(筆者認為,真實的諸葛亮也不是神仙,必然有龐大的信息收集渠道,定性必然來自定量)。
五、S&OP周期設定問題(嚴重指數60)---平衡之道
Oliver Wight定義的五大關鍵中有“正確的設計”,并推薦月度為周期。筆者認為這個可以根據具體業務情況調整為半月,或兩月,但月度仍不失為絕大多數企業的最佳周期。但如果周期設定因種種原因(包括委曲求全和目光不長遠),無法平衡投入和業務需求,那么S&OP可能就無法奏效。例如對于一家中型規模的快消公司,錯誤地改為兩月,則可能反應速度太慢;改為半月,則可能管理層無法消化吸收,操作層也會淹死在溝通、會議和報表之中。
六、S&OP會議主題偏離(嚴重指數70)---事兒再多也別占用S&OP會議
會議主題的偏離,往往代表著高層對S&OP的目地認識不足,這不光違背了Oliver Wight的“關鍵要素”,更可能把整個S&OP帶向一個錯誤方向。典型錯誤:把討論中長期戰略的平臺,降格為銷量回顧大會、流程溝通大會,等等。筆者聽過最牛的,不是把它當表彰大會,而是用來討論年會事宜,此“年會”當然不是指“年度會議”,而是“annual dinner”。
七、S&OP時間表不確定(嚴重指數75)---無規矩不成方圓
連時間表都不確定,可見地位。估計會議無法確定的話,流程的deadline也不會得到遵守,長此以往,數字的質量也堪憂。優秀的S&OP實施,至少要鎖定未來半年的會議時間。不說雷打不動吧,至少高層要對它有高度的認識和重視。沒有重視,就必然不會優先資源分配,違背五大關鍵之“資源的承諾”。
八、小公司不需要S&OP?(嚴重指數80)---小孩不需要腦袋嗎?
S&OP不是面子工程,公司投入人、時、錢來上S&OP,絕對不如花一萬塊錢裝潢前臺來的有面子。S&OP是為了做中長期的決策,當然可以讓風 險和機遇更可控,小公司當然需要。這里的小公司,也包括大公司或者集團下的子公司、新品牌。如果小公司由于資源問題,無法實現Oliver Wight的S&OP關鍵要素中的“資源承諾”,至少要實現“對高層的教育”和“流程植入”。有老板牽頭做月度戰略計劃,總比沒有好。
九、S&OP服務于供應鏈(嚴重指數85)---不是誰牛就聽誰
S&OP不應該服務于某個部門(常見的是供應鏈、財務、銷售),而是服務于公司,服務于整個決策層。偏向性、單方主導的輸入和輸出,會和整體利益相悖,尤其是在這個需要協同決策、需求導向供應鏈的“后蕭條時代”?!癉o not make IBP a finance thing or SC thing. ”這是Oliver Wight給從業者的忠告:千萬別把IBP(S&OP的升級版)當成財務流程或者供應鏈流程。如果實際中無法做到不偏不倚,那么偏向客戶,好于偏向供應鏈?。ㄟ@里說的客戶,不是指盲目跟隨銷售報的數字,而是說客戶需求偏向。雖然需求偏向和需求導向是兩碼事,但總比供應鏈偏向要好。具體原因不贅述,概括的話,供應鏈水更深)
十、S&OP在決策中的地位問題(嚴重指數90)---戰略層,不是戰術層
有了流程,有了會議,但相關決策游離于S&OP流程和平臺之外,這就是混亂。最甚者,S&OP不主導中長期的需求、供應、銷售、財務規劃,反而被其他非戰略流程引導,那就是為了流程而流程,S&OP形同廢物,甚至比沒有更糟,因為有投入??!混亂的結果是什么,不用贅述。典型例子:隨時隨地可以打破當期S&OP的共識,修改下游計劃。這就是不防火只救火的典型。最可惜的是,有時候我們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卻輸在“不做什么”的誘惑考驗下。S&OP是用來看中長期的,就讓中短期的變化在下一個周期中體現吧。如果真的每個月都有戰略性的巨大波動,那是另外一回事,可能不是S&OP能搞定的了。
十個問題談完,未必覆蓋周全,僅僅是發自筆者對多年見聞的一點總結分析和感慨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