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精彩閱讀數據變現?傳統企業發展大數據勿舍本逐末
數據變現?傳統企業發展大數據勿舍本逐末
2016-01-02
收藏

數據變現?傳統企業發展大數據勿舍本逐末

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變現高大上一些的定義,就是通過數據驅動某種業務模式,比如互聯網金融,再或者O2O,企業級的如B2B電商。在這種商業模式里,數據是核心。

那么傳統企業呢?再造一個商業模式,或者是直接賣數據?這兩個思路恐怕都有問題。

根據測算,一個省級電信運營商,數據變現帶來的收入一年約5000萬元,這對于該省級運營商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一個省級電信運營商這么大的數據量,其變現產生的價值只是千萬級別,對于其他傳統企業來說,就更難通過變現賺錢了,能否cover成本還是問題。

思路決定出路?!皞鹘y企業建設大數據,進行數據資產管理,首當其沖的目標恐怕不是變現,而是企業內部的增值,怎么通過大數據的技術手段,為企業發展戰略服務?!毙戮婢W絡董事EVP程永新建議。

這是傳統企業發展大數據的“本”。也就是說,以數據驅動業務及企業戰略的實現,從而為傳統商業模式賦予新的生機。

事實上,筆者以為,企業IT建設的目的,從來就不是為了變現數據,而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業務戰略與企業戰略。對內,就體現為強化增值的能力,包括風險管控,決策支持,優化成本等等各個方面。

共享:打通數據連接通道

對內增值,存在路徑的選擇。程永新認為,企業無論大小,最好的辦法是業務驅動,而不是開始就做一個大的規劃。因為如果沒有很好的業務驅動,在增值的實現上,投入與產出的數據是不會好看的,“應該是需求驅動,慢慢做”。

對于企業增值來說,是重新定義企業的用戶和產品視角。原來的用戶是什么?原來的產品是什么?產品與用戶是否是最佳匹配?應該如何重構他們,這些商業邏輯需要再思考。

數據增值,一種是把別人的數據買過來,但絕不是為了驅動企業主營業務,而應該進行跨界數據補全,比如企業做市場營銷時數據可能不夠,通過補全讓用戶畫像更精準;或者是進行渠道商業分析,確定哪個渠道更適合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因此,構建企業數據管理平臺的目的,是為了驅動企業的主營業務的成長。

過去20年,隨著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數據逐漸成為企業重要的資產。如CRM系統,計費系統,ERP系統,以及各種應用系統的建設,在提升企業的業務與管理水平的同時,也逐漸積累了大量的業務、產品、服務、管理數據。這些數據收集后,企業開始在一定范圍和深度上用于營銷預測,財務分析,風險管控等各方面。

但是,“這些數據對企業的價值真正發揮出來了嗎?我認為沒有?!背逃佬抡J為,“很多時候,企業的數據僅僅分布在不同的系統里,企業缺少企業級數據中心,缺少企業級的核心應用,更不要說跨越企業邊界?!?

多年的煙囪式的信息系統建設,使數據沉淀在不同的應用系統及平臺上,數據流動與共享艱難。但實際上,從資產的角度,數據資產具有傳統資產所不具備的特質,那就是“分享產生價值”。

比如,傳統的企業資產在某種意義上是獨享的,但是數據資產可以共享,共享之后價值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是上升的,如用戶交易數據數據共享后,可能會產生新的場景新的應用。

當前,“連接”成為熱詞,但是最根本的連接是什么?是數據的連接!只有企業把內部數據的連接打通之后,數據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才是真正的數據資產。

然而問題來了,一方面企業要與外界廣泛連接,一方面還要進行數據共享,另一方面又要保護消費者隱私,保護最終用戶的隱私,保護企業的隱私,怎么解決這些矛盾?成為數據共享之路上必須解決的障礙。

從IT治理開始

新炬網絡提出了數據資產管理的五星模型,據程永新介紹,分別是五個維度:數據架構驅動,數據治理,數據共享,數據資產增值以及場景變現。

筆者在此重點描述一下程永新介紹的五個維度涉及的IT治理問題。

第一個問題,專人負責數據。

一般來說,傳統企業IT架構包括很多內容,有技術的,數據的,應用的,業務的,但是,企業真正投入在數據架構層面的,恐怕不多,不用說企業設有CDO的角色,恐怕連數據架構師都沒有。無人對整個企業的數據負責,也無人對企業數據的安全性、一致性、完整性負責。

所謂數據架構驅動維度,就是用數據架構來驅動企業的IT治理的成熟度,首先需要從組織開始。一個強大的數據架構,需要一個強大的組織作為支撐,這就意味著要有專門的人來負責數據,把不同業務部門,不同系統的數據打通。

尤其重要的是,傳統企業的IT的建設周期,從設計,開發,上線,運營,整個過程都有人管理。根據數據驅動的原則,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專人把數據的規劃,開發,集成,運營,管理起來。不是等到數據沒地方放了,系統都運行十幾年了,才去管理這些數據。

很多時候,IT開發是交付什么就是什么,應用建設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應用建設是一竿子到底的,這是有問題的。比如互聯網,為什么架構的彈性那么好,因為有人員的配比,基本上,開發人員與數據管控人員(DBA或數據架構師)是4:1,所以才能做到SaaS層與底層的PaaS層的數據分離。如果在這個環節沒有人員的投入,很難保證有效性,如果所有的業務系統都是開發人員保證的,可以認為在數據架構層基本上是失控的。

第二個問題,數據的沼澤化。

數據怎么共享?所有共享來自于信任,對于企業來說,信任的基礎是有一個共享的平臺。程永新認為,數據共享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也是當前國際數據治理領域比較關注的問題,就是隨著數據量越來越大,會帶來數據的沼澤化。

這涉及到數據質量失控、數據存在安全問題等等,也就是說,單純的數據集中,可能只是第一步。因此,有CIO會發現一個數據共享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成本會遠遠大于其帶來的價值。

場景變現:跨界合作價更高

事實上,當企業的數據管理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數據已經具有了較高的價值時,變現依然是必要的。但是,也絕不是簡單的賣數據。

對于絕大多數傳統企業來說,跨界合作恐怕是最佳的途徑。因為沒有競爭關系的企業之間的數據打通與共享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但是如果幾十數百家企業全部貫通,這就非常難?!熬拖窠裉煳覀兺苿幼再Q區建設,而不是全球化,為什么?因為全球化的愿景很美好,但是落地非常困難,因為不同國家的利益很難在全球范圍得到平衡,而區域聯盟比全球化更加務實?!?

“所以,傳統企業大數據的變現之路,就是跨界合作,就像區域合作一樣。比如,如果把東方航空、太平洋保險、中國移動這三家企業撮合在一起,三家打通,數據的價值就已經非常大了,根本不需要打通幾十家或更多,沒有必要。而且最關鍵的是安全可控?!?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