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職業發展大數據視角的內容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考
大數據視角的內容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考
2017-01-26
收藏

大數據視角的內容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考

作者根據“出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之道·優化供給優控庫存2016年度峰會”的主題,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新聞出版大數據體系建設方面的思路與大家進行交流;同時,與黨中央、國務院當前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作一個交互對照,梳理新聞出版業大數據體系建設與新聞出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系,從大數據的視角思考新聞出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方向與任務。

大數據體系建設

與出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最終目標是提高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度。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后,國務院在11月23日即下發文件《國務院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從中央政府層面開始全面推進供給側改革,從中央到國務院,步調高度一致;2016年5月16日,中央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次做出重大決策,提出“三去一降一補”的具體任務。

要全面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與“結構性”都是關鍵詞,缺一不可。從國家總體經濟狀況看,一方面,產能過剩,庫存增加;另一方面,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又嚴重依賴進口。供給側出的問題是對需求的掌握不清楚、對需求的滿足不到位,所以要綜合調整,頭痛可能要醫腳,而不是簡單地頭痛醫頭。結合出版業來看,比如困擾多年的庫存問題,一方面有大量的積壓,一方面讀者又覺得沒有“吃飽”,看不到好書,說到底還是需求問題,是需求變了,出版業的供給沒有跟上,質量和服務沒有跟上。出版業不但要在發行環節尋找解決方案,更應當到上游的出版環節解決問題,這才叫結構性改革。結構性改革應該如何推動?應該是政府、行業機構、企業共同發力。很多工作,政府要逐步退后半步,站在更加宏觀的位置上,行業機構要大膽往前沖,服務好市場,帶動企業跟進?,F在很多時候,是行業機構這個中間齒輪的轉動不夠順暢。這是宏觀層面的一個基本認識。

總之,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全面理解,不只是要推動供給側改革,更是要做好結構性調整;不只是從供給側單方面發力,解決供給側的問題還是要到需求側去尋找答案。最終,要實現供給與需求的高匹配度。

出版業落實“三去一降一補”的總體思路:尊重市場,允許市場自淘汰;分類處置,不做簡單一刀切;推行標準,設定門檻控質量;技術創新,改變落后生產力;培養隊伍,人才適應新時代;確定規則,上層建筑要穩定。

新聞出版業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任務,需要各方協同推進。接下來重點從科技工作角度,思考如何依托大數據體系建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是尊重市場,要允許市場機制下的自淘汰;二是分類處置,不做簡單一刀切,要對所面臨的問題做詳細分析,分類處理;三是推行標準,通過設定行業達成共識的門檻來提升與控制供應質量;四是技術創新,不斷改變落后生產力;五是培養隊伍,加快提升一般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特別是技術應用水平,培養新聞出版企業的技術官、數據官,適應新時代;六是確定規則,在實踐中總結出規律,形成規則甚至是法律法規,確保行業上層建筑穩定,保障行業秩序。

要結構性解決行業問題,就必須以覆蓋全產業鏈的大數據為基礎,構建科學的分析模型,實現產能分布、庫存分布的合理性,減少經營負債,減少政府在競爭性領域的直接投入,通過改革與創新降低成本、補充短板。

新聞出版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去產能、去庫存,而這兩個方面恰恰是大數據體系建設最能直接發揮作用的。

去產能

要做到去產能,但不降低增速

一是選題管理,要嘗試從出版業源頭開始加強管理,以數據支持選題等級確定,產能要評估、分類、分級,比如,對重復出版不要做單純否定,要在數據深度挖掘與分析基礎上做出比較,具體分析。二是產量管理,以更為全面的市場數據、更科學的分析模型,提高市場預測準確率,甚至不只是預測,還要借助產業流程再造,改變傳統“編—印—發”的單向、線性流程,以數據支持“眾籌”等模式創新,實現用戶端為起點的“發行—編輯—印刷—發行”的閉環流程,進而提高產能有效利用率。三是用戶管理,要學會基于用戶數據分析,做出用戶畫像,提高用戶管理精準度,提高個性化推送準確率。

要鼓勵發行單位把符合CNONIX標準的數據及時反饋給上游,用這種數據的反饋來推動源頭的生產單位的改進,推動其選題管理和產量管理兩種管理能力的提高,減少無效產能,提升有效產能,提高效益增速。

去庫存

要做到去庫存,但不減少市場銷量

一是聯動管理,包括橫向的各銷售環節的聯動管理,橫向的各出版環節的聯動管理,以及縱向的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管理,實現策劃、生產、營銷、庫存與物流配送的聯動。二是分級管理,建立多維度、立體化的產品分類標簽體系,區分產品的供應優先等級,對不同種類的出版產品、不同品種的出版產品采取不同管理策略。三是分類管理,關鍵是要從用戶需求角度建立起分類管理。

關于聯動管理,一方面,是發行單位和發行單位之間要聯動,同一個發行單位內部不同的發行點之間也要聯動,要改變發行單位“連而不鎖”的局面,比如說各省的新華書店到各個地市、甚至區縣都有所謂連鎖門店,但那是名義上的連鎖,數據上沒有打通,導致管理上不能聯動,仍然各自為戰,是連而不鎖;另一方面,就是上下游的聯動,要把庫存數據管理納入到出版社統一的運營管理系統當中,將發行數據和分析的結果及時反饋源頭的生產部門。

關于分級管理,要以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為支撐,實現庫存的品種管理優化,嘗試構建用戶對出版產品需求的等級、評估體系,建立起出版產品的分級管理規則。建議大家跳出新聞出版業,去考察其他行業在物流配送環節的分類分級管理。比如,部分藥業的倉儲管理,會根據對用戶購買行為的熱點分析,結合季節、地域的病毒流行情況,實時調整庫存的貨架管理。這不是技術問題,是思維方式與工作方法問題。假如出版業也采取這樣的管理思維,會是什么狀態?比如,特朗普剛剛上臺,曾經有出版單位出過介紹他的書,那么可不可以借助技術手段,將這一信息傳遞進入管理系統,將這本書在庫存管理系統中排到第一等級,將相關圖書放置距離倉儲、銷售場地門口最近的位置。實踐中的類似行為,是根據主觀判斷。未來應當逐步提高對新聞、輿論大數據的利用,借助技術工具、系統,對輿論數據采集,判斷消費者內容消費趨向,利用這樣的分析結果去提高內容產品的品種分級管理水平。

關于分類管理,我們現在對產品基本上是按照已有的管理分類法,比如中圖分類法等??煞駨挠脩粜枨蟮慕嵌瘸霭l,重新制定分類標簽體系,重新評估某一本書是五星級還是四星級,是長銷書還是暢銷書?出版社的策劃編輯、未來的出版業產品經理們,應當依托大數據制定銷售策略,是短期銷售還是長期銷售?這將直接決定把這本書放在貨架的什么位置上。而貨架擺放位置,包括物理空間與在線書城等等虛擬空間的擺放,也應當有對應的星級劃分。

去杠桿

減少經營負債,減少競爭性領域財政投入

國家宏觀經濟部門、財政部門提出“去杠桿”,是指要減少競爭性領域的財政投入。比如,財政部在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投入方式上的調整,提出培育遴選一批中央、地方和市場的優秀文化產業基金,支持省級國有文投集團加大債權投資力度,進一步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作用,切實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杠桿作用,撬動社會資本,逐步減少政府直接投入。比如,總局規劃發展司開始跟進采取相關舉措,在今年下發的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2017年度申報指南中,鼓勵有條件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項目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開展建設,促進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并啟動了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合作基金申報工作。比如,發改委在征集各領域大數據應用工程項目時,也提出要嘗試采取后補助方式,減少財政投入風險,為去除杠桿奠定基礎。

對企業而言,去杠桿是要減少企業的經營負債,調整債務結構;是要鼓勵企業從競爭到競合,通過控股、參股、聯營等方式加快資本盤活,充分發揮市場化資本配置效率;是要鼓勵企業以多種形式參與公共事務。

降成本

要加快改革和創新

政府要改革,要改進工作手段、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不斷優化產業環境。企業要創新,要創新模式,尋找紅海當中的藍海,推動產業升級。行業要創新,要加快技術研發與應用,以技術引領創新,加快人才建設,推動行業“走出去”。這些工作,都需要以行業大數據為基礎,以數據管理能力與水平的不斷提高來支持創新。要以大數據支持生產與運營決策,減少無效生產,減少傳播的中間環節,減少運營中管理工作的信號衰減,提高管理有效性,不斷降低成本。

補短板

要加強基礎建設

從行業的層面補短板,主要是加強基礎建設??偩謹底殖霭嫠灸壳瓣P注的是行業科技支撐的基礎環境建設。此前在“十二五”前期啟動的重大科技工程,在“十二五”后期開始推動的技術應用,這些科技與標準工作的相關成果,已經開始轉化為新聞出版企業的具體的生產力,正在產生效能?!笆濉逼陂g,總局將加快行業級科技人才體系建設、行業科技研發與支撐平臺建設、行業前沿技術跟蹤與研發應用體系建設,并打造出暢通的技術應用路徑與渠道。重點加強行業科技服務機構的建設,充分發揮其齒輪傳導作用,降低行業內耗。

新聞出版企業的補短板,則要關注基本能力的回歸,回歸到出版本質。出版企業要思考,在這個時代,哪些是不變的?特別是,用戶的哪些需求是不變的?

要正確和準確認識技術對行業發展的沖擊,把握住機遇?;ヂ摼W企業這么多年來已經完成了對用戶習慣的改造,某個角度看,也是替新聞出版業完成了“用戶遷移”工作。用戶已經知道并習慣于“獲取內容的渠道多樣化,內容的呈現形態與互動方式多樣化”,但是苦于“優質內容、可信內容”的匱乏,而這種狀況正是掌握了大量優質內容資源、匯聚了可信知識資源的傳統出版企業的機會。

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加快推進從國家、到行業、到企業的多層級的基礎建設,加快大數據體系建設中的“知識資源數據”的供應能力建設,以出版業生產的“知識數據”供應外部產業,在提升外部產業產能的過程中,實現外部產業增值的過程中,實現新聞出版業的效益增加。

未來展望和思考

新聞出版業是國民經濟建設各個產業部門的智力供應發動機。

很多人經常把新聞出版業認識小了、做小了,總覺得我們就是出書報刊、出光盤的。當大家都在談“互聯網+”,我們就跟著做“互聯網+”;談大數據,我們就做行業的“大數據”;中央和國務院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也講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但是,新聞出版人要認識到,互聯網的相關技術,是信息傳播的基礎設施,互聯網真正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所依托的是信息與內容,新聞出版業應當成為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數據中最具價值的部分是知識數據,而“知識”,正是新聞出版業長期以來一直在供應的高級形態的信息內容;各個產業領域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成本降低,都需要從提高勞動力技能、開展終生教育開始,需要實踐經驗累積與推廣,需要知識傳播與服務、知識化解決方案供應,都離不開新聞出版業的知識供給。

從科技與標準化工作的視角看,總局將抓住“技術創新—標準規范—數據支撐”這樣的工作脈絡,在“十三五”時期廣泛調研、持續創新,緊密結合政府、行業、企業各層級的需求,充分發揮支撐與引領作用,持續推進新聞出版業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不斷夯實新聞出版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支柱性產業地位,為外部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持。

新聞出版大數據體系的建設成果,必須首先服務于行業用戶,支持其提高資源管理的可控性;指導其有效再生產,減少庫存、降低成本;支撐其建立知識服務為引領的新業態、新模式,以實現有效供給,推動行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相關建設成果還應當服務于政府用戶,為各級各類政府部門治理決策提供支持;服務于公眾用戶,為研究機構、社會公眾提供各領域知識服務,支持學術研究與教育學習、文化消費;服務于外部產業用戶,為各領域產業部門提供新聞出版行業數據,特別是知識資源數據,以知識服務支持生產活動。以有效滿足各個方面對內容供給側的需求。

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新聞出版人要持續大膽探索,不斷總結經驗,以數據引領產業創新發展,加快構建新聞出版大數據體系,為行業的自身發展提供支持,為國民經濟各領域產業部門提供從資訊、文獻到知識的全面數據服務,為社會公眾承擔起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神圣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