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職業發展智能驅力下的大數據司法與主動作為
智能驅力下的大數據司法與主動作為
2017-07-23
收藏

智能驅力下的大數據司法與主動作為

智能驅力下的大數據已打破信息壁壘、打通信息孤島,建立起跨部門與區域的工作平臺,創造性實現了互聯共享共融的數據司法。如今,主動作為,司法已然跨馬前行、揚帆遠航;未來,深水區司改一定能大有作為、大展宏圖!
  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日前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會上強調,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南,更加積極主動擁抱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時代,把理念思路提升、體制機制創新、現代科技應用和法律制度完善結合起來,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及相關配套改革,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不斷完善發展,努力創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司法文明。
  司法改革是一場全面優化資源配置、深刻調整利益格局的偉大革命。從破冰案多人少到消弭行政干預、從力主以案定額到祛除地方束縛,司改始終立于問題最前沿,堅持目標導向、回應群眾關切。目前舟行江心,攻堅克難。面對公檢法證據標準不統一、定放兩難問題,速錄員記錄速度難突破、庭審還原問題,承辦人多卷審查有遺漏、瑕疵補正問題,辦理換押行程忙、資源浪費問題,當事人纏訪鬧訪影響不良、同罪異判問題等實務瓶頸,各地法院以創新為驅動、以大數據作引領,在人工智能平臺上研判既有案例、總結實踐經驗,開啟了數字科技支撐、田野調研為基礎的數據司法新時代。
  曾幾何時,法與數涇渭分明。定罪量刑、定分止爭,法院裁判更是規則意識下經驗與邏輯的勝利。而今,社會轉型,多元糾紛此起彼伏、多元利益深刻調整;立案登記,各種矛盾涌入法院、各種訴求期待回應。沒有多組數據分流的案件管控是應接不暇的,尚未析解量化的規則標準是難以落實的……海量數據自有“黃金”。
  上海法院首先發力,將科技變革與司法改革融匯創新,研發“206”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第一次將法定證據標準解構為若干組節點要素,歸納7大環節、13項待查事項、30類證據材料、235種校驗標準,匯集1695萬條實務信息,一并嵌入公檢法辦案系統,倒逼偵查、起訴以審判為中心,嚴格依法辦事。成績背后是對數據流的審慎篩選、詳實分析。僅盜竊一罪證據,就分析參考同類案件36779例;僅電子數據一份建模,就細分成電子文件、電子郵件、聊天記錄、手機錄音、IP地址、計算機日志、第三方交易記錄以及電話、網頁、短信等多種形式……繁雜又冷漠的數據,在堅持問題導向的法律人手中,已然成為析解司法規律、統一執法尺度的密鑰。
  貴州法院換道超車,構建數字模型、編制數據鐵籠,搭建智能辦案、智能輔助決策、數據服務司法、電子換押等政法共享平臺,實現由“人力跑腿”向“網上傳輸”、由“肉眼審核”到“機器督辦”的里程碑式轉變。辦案時間縮短30%、退回補查率下降25.7%、服判息訴率上升8.7%。便捷、精準背后,是對5000多案發回原因的總結分析、2.2萬余案審理時間的科學預算……數據支撐的人工智能,在堅持目標導向的攻堅者手中,悄然成為解放司法生產力、提升辦案效能的利器。
  如是,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正一路攻堅,合力推進司改縱深展開。但是,毋庸置疑,法官才是法律帝國的王侯。機器能夠梳理事實要點、總結審判經驗,卻無法因案制宜、量體裁衣;能夠匯總節點證據、發現實務漏洞,卻無法臨機制變、審時度勢。徒法不足以自行。正如日本刑法學家西原春夫所說,法律的臉上,必飽含著審判官的淚水,也定融匯了審判官的血汗。法官從不是馬克思·韋伯眼里機械刻板的自動售貨機,也絕非孟德斯鳩心中退避三舍的被動中立人。他們,是田間地頭化紛止爭、運用司法智慧能動深入生活的正義維護者;是街頭巷尾明法析理、秉持人文關懷深刻體察民情的百姓心坎兒人。如果說AlphaGo完勝柯潔,是人工智能學習與應變能力的完美展現,那么于歡等案理性改判,則是能動司法懲惡揚善、悲憫情懷的深情流露。是的,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公檢法主體的訴訟活動不會被取代,司法官內心的主觀判斷永不能埋沒。
  孟建柱書記說“連接比占有更重要”。智能驅力下的大數據已打破信息壁壘、打通信息孤島,建立起跨部門與區域的工作平臺,創造性實現了互聯共享共融的數據司法。如今,主動作為,司法已然跨馬前行、揚帆遠航;未來,深水區司改一定能大有作為、大展宏圖!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