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職業發展倫敦德比大數據:切爾西往績占優 降盤不降水
倫敦德比大數據:切爾西往績占優 降盤不降水
2015-09-19
收藏

倫敦德比大數據:切爾西往績占優 降盤不降水


面對大數據的考驗,傳統媒體站在十字路口。一方面,新聞的內容正在發生變化,數據可以拓展新聞報道的內容,挖掘有價值的聯系和規律。另一方面,新聞的呈現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可視化的程度更高。然而,利用大數據做新聞,記者還面臨著一系列值得注意的問題。而我國新聞媒體運用大數據報道新聞方面尚處于初級探索階段,需要借鑒國際同行的經驗。

  大數據新聞報道魅力何在?

  【背景】今年春運期間,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新聞》欄目中,一則名為“據說春運”的專題報道引發觀眾好評如潮。隨著HTML5的異軍突起,數據新聞的表現形式越發多樣化。而從2009年開始,包括英國《衛報》、財新傳媒在內的國內外媒體已先后組建了數據新聞團隊,可視化新聞已經從“配角”變為“主角”,從“噱頭”變為“看頭”。

  主持人:與傳統新聞相比,大數據新聞有何特色?

  郭俊義:對大數據的采集和挖掘,為新聞報道開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從新聞報道的內容來說,傳統的新聞報道是需要有記者去實地采訪,形成文字稿,或者視頻片,然后再經過編輯后期的加工才能出來。但是大數據新聞基本不需要用傳統的采訪方式,它通過跟擁有大數據源或者大數據挖掘技術的互聯網公司合作,就能從中挖掘出新聞。另外從新聞報道的表現方式來看,大數據新聞是通過可視化的方式來呈現,這些可視化手段讓以往單調和抽象的數據更易被受眾接受。

   沈浩:我們身處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人的上網行為,比如購物、社交、看新聞、出行等數據都可以被實時抓取,這些都為大數據新聞提供了豐富的新聞素材。此外,相比于傳統新聞報道,大數據新聞更加善于抓住每個個體,比如像今日頭條,它能更多地為每個個體進行新聞的“私人定制”,實現點對點的傳播,而不再是傳統的點對面的新聞傳播。

  喻國明:傳統的新聞報道本身有它自身的價值,它對個體的觀察,對現場的描述等都是它的長處,但有限的樣本調查報道會影響新聞報道的客觀性。比如說一個政策公布之后,一名記者如果用傳統的方式,去走訪一些他認為比較有代表性的采訪者,例如教師、干部、群眾、工人、農民等等,把他們的意見采集到一起進行整理,并認為這樣就很有代表性了,能夠反映各界人士的心聲。但其實這樣的采訪方式由于帶有太多的主觀因素,得出的結論很容易產生偏差。大數據新聞報道則基于對大量龐雜數據的分析,樣本會更加全面,使報道結果能相對客觀一些。

   數據一定不會說謊嗎?

  【背景】在當今互聯網普及的社會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會和統計數字接觸,但有時貌似精確的統計數字在被人利用后,也會成為迷惑他人的工具。美國統計學家達萊爾·哈夫的《統計數字會撒謊》一書被中國網友稱作“數據打假手冊”,他在書中建議,在看到統計數字后,你應當首先問自己5個問題:“誰說的”“他是如何知道的”“遺漏了什么”“是否有人偷換了概念”“這個資料有意義嗎”。

  主持人:相比于傳統的新聞報道,大數據新聞在樣本選擇上要龐大得多,這是否意味著大數據新聞報道一定比傳統新聞報道更加客觀?

  郭俊義:與傳統新聞一樣,大數據新聞報道同樣面對新聞的真實性、規范性等新聞倫理的問題。甚至在一些大數據新聞報道中,也需要用傳統的新聞報道介入以核實信息的準確性。比如我們在《據說春運》的制作過程中,有一期百度大數據顯示,從成都流向北京的人流量非常大,但按常理說,過年人流都是從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的,于是我們立即請成都站的記者去實地進行采訪和拍攝,結果發現車上很多都是老年人,原來他們是從成都出發去北京的孩子身邊過年。

  喻國明:并不是所有的數據新聞都是準確客觀的。數據新聞在制作的過程中會有指標選擇、樣本采集、分析方法、表述方式等一系列步驟,在此過程中都會面臨一些主觀因素的干擾。

  沈浩:在大數據研究中有一個詞叫作“臟數據”。比如在社交網絡上存在大量的“水軍”,通過“注水”發帖來擾亂網民的真實想法。那我們在研究中如果使用了因此而得來的數據,就會造成數據分析結果的偏差。

   能否成為常規報道方式?

  【背景】9月5日,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其中指出,到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率先在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等重要領域實現公共數據資源合理適度向社會開放。2020年底前,逐步實現信用、交通、醫療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

  喻國明:大數據新聞報道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面臨很多挑戰。第一是大數據的來源是受限制的,一些政府的統計數據,尤其是涉及民生的,目前很多都沒有開放給公眾。第二是數據來源的單一性,大數據不僅僅是數據的規模大、量大,大數據信息還涉及品類的多樣性,比如你要研究人的社會活動,那你不僅僅是要看他的交往數據,而且最好還能看到他的購買數據等等??梢哉f,全世界到目前為止,針對大數據新聞報道,并沒有找到一個完整、統一的規范和徹底的解決方案。

  郭俊義:大數據新聞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武之地,特別是在很多跟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比如上海外灘踩踏事故中的調查報告提到,當天執勤的民警曾經用肉眼看到過人流量過于密集,后來我在想,如果我們當時能有一個人流量的數據流動圖,或許以后再遇到此類狀況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事后我找到騰訊公司,跟他們要到了當天在外灘的人流量數據圖,并且對比事故發生的前一天和后一天,做了一個GIF人流量變化的動圖,對比非常明顯。如果以后的媒體能更多地跟大數據公司合作,會更好地彰顯新聞的服務功能。

  沈浩:新學期開學我們迎來了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數據新聞專業的學生,這些新生在未來4年除了要學習傳統的新聞知識,還要學習統計、編程、數據可視化制作等針對數據新聞的專業知識。其實放眼全球,必備的統計、編程、制圖技能已經成為優秀記者的“標配”,這是一個未來的發展趨勢。其實我們兩年前就已經在校內開設了針對大二學生的數據新聞的實驗班,雖然他們明年才正式畢業,但已經被很多媒體提前預訂,這證明這類人才非常有市場。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