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職業發展大數據“砍”專業,有所不為方能有所為
大數據“砍”專業,有所不為方能有所為
2018-04-23
收藏

大數據“砍”專業,有所不為方能有所為

近日,杭電大數據“砍”專業之事引發輿論關注。據悉,未來兩年內該校將停招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應用物理學、海洋工程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環境科學、經濟統計學、編輯出版學、工業設計等11個本科專業。這些“相對低效專業”之所以被叫停,主要是在大數據分析中“表現不夠好”。

在日新月異變化的當今時代,高校調整專業本是應有之義。高校設置專業,不可能一開始就盡善盡美,專業的實力強弱、社會需求、發展前景都會不斷變化,當然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增刪調整。此次杭電依據高考第一志愿報考率、轉專業率、分流率、就業率等數據進行主動取舍調整,值得稱道,更應該引發深入思考:除了杭電,其他高校需要調整專業嗎?如果有,大數據“砍”專業能否推而廣之?

在高校大擴招、大而全設專業的背景下,不少高校都存在專業設置過多、過細的情況,突出表現在專業區分度小,罔顧師資力量和教學保障條件跟風開設大批所謂的“熱門專業”等問題上。尤其是“跟風”設置之弊,危害尤烈:法律、新聞、機器人,哪個熱門就一窩蜂上哪個……形成低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不僅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誤人子弟,更使得整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長期在低位徘徊,嚴重影響打造國際一流高校和一流學科目標的達成。

專業設置隨意當然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功利主義思維則是關鍵所系:有的一心向“錢途”,為了“好招生”“好就業”,漠視辦學傳統、不考慮師資基礎,隨便拉幾個人就敢于開設新專業;有的則是為了多設崗多招生,多些頭銜多拉項目、課題……

院系專業的隨意設置,不僅是對學生的極大不負責任,這種“隨波逐流,隨遇而安”的辦學也不利于高校自身的特色發展之路。尤其在“雙一流”建設計劃啟動的大背景下,高校根據自身定位主動裁撤低效專業,實乃大勢所趨。杭電大幅度地砍專業之舉,可謂順應形勢,不僅主動卸下歷史包袱,更是用“數量減法”換取“特色加法”,真正做強優勢特色。

令人遺憾的是,有些高校依然抱殘守缺:或囿于既得利益,怕影響“安定團結”的大局;或停留于對上負責的陳舊認知,不僅不去了解社會和學生對專業的真正需求,還把專業設置當成綜合性發展、“做大做強”的象征,好像專業越多學校就越?!?

高校專業動態調整,是高校人才培養適應社會分工細化和需要的體現。專業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缺乏嚴密的論證,確實會令人投鼠忌器,但有了大數據的支撐,決斷起來就容易多了。換言之,大數據時代科學及時調整專業,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學我者死,似我者生。大數據只是為專業調整提供客觀參考,其他高校不能簡單復制杭電的模式,必須因校而異,合理決策。

事實上,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在內的國內著名高校都在根據自身實際積極進行專業動態調整。尤其是去年中山大學決定調整或暫停18個本科專業的招生一事,曾引發社會的巨大反響。在中山大學建立的關于專業辦學質量的數學模型中,涉及生源質量、學生國內外交流情況、本科生深造率、教學成果等8個維度,而就業率卻沒有被納入評估指標。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