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職業發展“大數據”時代信息更易泄露 超7成受訪者說“是”
“大數據”時代信息更易泄露 超7成受訪者說“是”
2015-10-29
收藏

“大數據”時代信息更易泄露 超7成受訪者說“是”


“互聯網+”以及由其帶來的互聯網創新正在迅速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而通過大數據的挖掘,經營者也能提供更加精準、貼心的服務,獲得更大的收益。但在“互聯網+”的業態中,消費者個人信息也越來越多地被經營者所掌握,由此帶來的信息泄露風險,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為了解消費者對個人信息被采集以及大數據運用的觀點、看法,以及消費者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期望,昆明、北京等29省市消協(消委會、消保委)以及中國消費者報社,共30家消費維權單位開展了相關網絡調查,并發布了《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狀況調查報告》。調查數據由中國消費網和安全聯盟通過網絡采集的方式完成,該調查結果令人反思。

消費者認為個人財務信息最重要

個人信息范圍有哪些?

●身份類信息: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工作單位等;

●消費類信息:網購記錄、線下購物記錄、網絡瀏覽記錄等;

●通訊類信息:手機號碼,郵箱地址,短信、QQ、微信等聊天記錄;

●財務類信息:銀行卡號、個人財務狀況、網絡賬號和密碼等;

●背景類信息:病歷、體檢記錄、學歷、工作經歷等;

●社會關系類信息:家庭成員情況、婚姻情況等。

哪些個人信息最重要?

26% 財務信息

23% 身份信息

18% 通訊信息

15% 消費信息

11% 社會關系信息

7% 背景信息

網站和個人終端APP泄露信息最多

個人信息泄露最多的渠道?

14% 電商平臺、搜索引擎、門戶網站等

13% 手機、PAD、運動手環等個人信息終端上的APP

12% 4S店和電信服務商

11% 電子郵箱、微信、QQ、房地產開發商、租房中介公司

9% 快遞公司

8% 銀行、保險業

5% 醫療、教育、供電供水供氣等公共服務業

3% 其他行業

1% 機票代理、火車票代理等

引入懲罰性賠償機制保護個人信息

對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有何建議?

20% 加大懲罰力度,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

19% 要規定個人信息使用者和收益者對個人信息來源進行合法性審查

17% 建立個人信息規范、合理使用的制度,如要求數據采集、利用必須得到當事人授權等

16% “建立舉證責任倒置制度”和“對于重大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可提起公益訴訟”

13% 對可識別個人身份、特征的信息必須技術處理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