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職業發展大數據時代 如何保障個人權利
大數據時代 如何保障個人權利
2015-12-01
收藏

大數據時代 如何保障個人權利


統計顯示,網絡和電信類詐騙案件近幾年以20%到30%的速度快速增長?!?015年互聯網刑事法制高峰論壇”近日在京舉辦,專家提出,為了應對高發的網絡犯罪,必須積極推動、參與構建大數據時代的法律規則。

“當前我國網絡犯罪正逐漸呈現規?;?、體系化的特點,且發案勢頭迅猛?!弊罡呷嗣駲z察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主任趙志剛在會上介紹說。

統計顯示,2014年網絡電信詐騙給群眾造成的損失超過100億,“偽基站”案件潛在的犯罪數額高達1350億元。網絡和電信類詐騙案件近幾年以20%到30%的速度快速增長,僅今年1至8月,公安機關立案和查出此類案件就高達31.7萬件。

趙志剛表示,由于網絡自身的特點,網絡犯罪更多表現為非接觸式的犯罪?!耙粋€網絡詐騙案件的受害者可能涉及全國各地?!?

除了以上這些觸及法律底線、屬于黑色產業的網絡犯罪外,還有很多人正在利用網絡的規則漏洞,從事網絡的灰色產業。

根據騰訊公司安全管理部總經理朱勁松的測算,目前在中國從事互聯網黑色產業鏈的人群超過40萬人,整個黑灰產業的規模大約在1000億左右。

朱勁松認為,利用大數據進行線上線下配合的精準詐騙,是我國網絡犯罪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互聯網大數據法律性質尚存爭議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品新介紹說,近期人民大學電子證據研究小組以手機取證為例,進行了一個有關大數據的測試研究。

研究顯示,百度地圖、快的打車、滴滴打車等APP的后臺數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這些數據能夠反映出某人在什么時刻處于什么位置,甚至這個人在什么時候打開過APP。通過這些后臺數據,還能反映出某人最常去的地方。以此類推,消費APP、通訊類APP,每個平臺后面都留存有一個大數據,這些數據最終可還原出一個人的生活軌跡。

劉品新教授認為,這些企業大數據來自于每個個人,這些大數據和每個人都有關系。

這些巨量的數據信息是否屬于資產,在法律層面如何定義?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規定,學術界也有很多爭論。有人認為是公共的資產,有人認為是個人的資產,也有人提出這些大數據應為全社會共有。

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郭凱天認為,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數據的相關法律規定亟待法學界人士的研究和關注,“這是互聯網融入各產業后一個必然要解決的問題,將影響到未來數據的使用方法和技術走向?!?

應從立法、司法等角度完善規則

從司法的角度來看,這些大數據作用何在?劉品新教授表示,針對一個具體的犯罪行為,公安機關可把虛擬空間和物理空間對接起來辦案,通過數據挖掘和碰撞,實現一種獨特的偵查辦案模式。

在大數據時代,個人權利又該如何保障?劉品新認為,大數據出現以后,隱私和偵查構成了一對矛盾,個人的信息權利和大數據構成了一對矛盾。比如,司法機關辦案的時候是否遵守一些法定的程序?相關大數據公司在收集個人信息的時候個人有沒有選擇權?

劉品新建議,我國法律應從民商法的角度,對大數據的權利意義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從司法角度來講,必須積極推動、參與構建大數據時代的法律規則,包括程序規則、證據規則。

“在大數據時代,所有人都在裸奔,因此每個人都應學會透明化生存?!眲⑵沸陆淌谡f。

郭凱天提出,在互聯網法制研究,特別是刑事法律方面,希望能通過企業、法律界、政府各方面的協調融合,實現互聯網的共同治理。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