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精彩閱讀如何對互聯網企業做基本面分析
如何對互聯網企業做基本面分析
2016-12-16
收藏

如何對互聯網企業做基本面分析

如何對互聯網企業做基本面分析?

對于如何對最近火熱的TMT產業進行估值和分析的問題,在此推薦大家看看下面這則短文,該文由德克薩斯大學會計學博士 長江商學院會計學助理教授 張維寧 撰寫。

首先,討論一下互聯網生態的問題,每天大家都看到很多關于互聯網生態的觀點和評論,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所理解的互聯網生態的內在邏輯。

以交易為核心▼

首先,如何達成“交易”是整個生態的核心。換言之,所有的生態活動應該最終指向交易。2013年,這個觀點爭論挺大的,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互聯網是流量為王,以流量為核心。但現在認可我這個觀點的人越來越多了。

那么,哪些是交易呢?在我的理論框架中廣告不屬于交易。我認為,交易可分為這三大類:實物交易、服務交易和金融交易。金融雖然也是服務的一種,但是因為金融業的盈利模式和風險控制和一般的服務很不一樣,并且受到嚴格監管,所以我把它單列出來。

實物交易也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線下交易,比如一家汽車制造廠商,找新浪做廣告,然后指向線下賣車交易;另一種我們談論更多的、跟互聯網有關的方式是電商。

服務也分線上和線下?,F已盈利的線上服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游戲,另一種是交友或者是婚戀。線下服務就是現在最火的O2O服務。

而實現交易有一個巨大的壁壘,就是信息。交易本身附帶著大量的信息,信息的豐裕凸顯出注意力的價值。為了達成特定交易,就需要獲得用戶的注意力,就必須通過“導流”,所以,信息的導流對于交易的最終達成至關重要。

就像一個水庫的導流,導流首先要有水庫,然后要有渠道。信息的導流也是一樣的,既要有“人群”,還要有“渠道”。

以人群為基礎▼

人群有四種分類:

全人群,即所有人都要使用。比如谷歌在評價新項目的時候,會依據“牙刷原則”,即公司做出來的產品,能夠讓全世界一半的人每天使用兩次。這意味著,Google將自己產品定位于全人群。

基于社交工具的聚合人群,比如我們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各種各樣的微信群分享內容來導流。

3

線上社區,就是用戶根據自身興趣或者特點,而形成的各種線上社區。

4

線下社區。我們家小區里好多的朋友,就是通過微信經常組織一些活動,形成線下社區。了解了不同的人群之后,我們就要考慮通過哪些渠道將這些人群導向交易。

以渠道為紐帶▼

渠道有三種方式:

1

用戶主動模式,是指用戶自己主動去尋找信息,也就是“搜索模式”。百度和谷歌都是成功的通過全人群的搜索導向交易的商業模式。

用戶被動模式,就是交易信息并不是用戶有意識想要的,而是不經意間被推送的。最傳統用戶被動模式的就是廣告。另一種用戶被動模式是“導購”?,F在出現了大量的垂直導購網站,最火的比如母嬰系列導購網站,就是通過向媽媽們推薦給小孩和媽媽自身需要的產品,將流量導給電商,從而收取傭金或廣告費。

(1)導購模式先將線上線下的人群進行縱橫的分類??梢砸罁怂幍牟煌A段來將人群進行垂直分類;也可以對人群進行橫向分類,比如說愛好旅游的人群、打高爾夫球的人群。無論是縱向還是橫向,做線上社區都需要對人群進行重度細分。

(2)然后形成渠道內容。有三種內容形成的方式:UGC(User-generatedContent, 用戶生成內容),這是大量傳統社區使用的方式;PGC(Professional-generatedContent,達人推薦內容),這種方式是以達人為主導,比如說窮游網;但我我認為未來一定會走到DGC(Data-generatedContent,數字匹配內容)模式,通過人群信息的采集來匹配平臺自由數據庫,以生成用戶所需內容。

3

用戶互動平臺。它通過用戶參與來形成一個廣泛互動的交流平臺,連接人群端和交易端。這是傳統制造業能成功升級的關鍵所在。通過打造一個用戶互動參與的平臺,將人群需求與生產能力連接起來,打通從人群到交易的整個過程。雖然目前已出現了一些企業級的互動平臺,如小米,但非??上У氖?,市場仍然缺乏一個平臺級應用,一個可以適用于各類公司及場景、可以定制的用戶互動參與平臺。

基本運行機制▼

我們下面進一步來說明人群、渠道和交易這三者之間的運行機制。一般來說,一個交易是從人群的需求開始,通過渠道的信息導引,最終到交易端的交易完成,我們把這個過程稱為從信息到交易的交易促成機制。

另外,在交易完成之后,交易信息、渠道信息及其交易體驗會返回來影響人群端的行為,這個過程叫做信息反饋機制。在這兩個機制的共同作用下,會形成大量的數據,在數據層形成人群、渠道和交易端的有機融合。

關鍵與趨勢▼

面對人群端、渠道端、交易端的眾多應用,如何評價是否是一個好的應用,處于不同環節應用的成功關鍵是什么?我認為,做人群的產品一定要實現“高頻”,做渠道的追求“精準”,做交易場景的追求“便捷”。目前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中已有這樣的基因代表:人群端的基因代表是騰訊,渠道端的基因代表是百度,交易端是阿里。BAT各占一頭,他們把自己的環節經營好了,就能做到的千億級以上的公司。

如何做好這些不同類型的應用?做人群端的,關鍵是要懂得人性,做渠道端的關鍵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做交易端的關鍵是設計用戶友好的場景來促成交易和支付。

各端應用的收入模式是什么?人群端主要是靠廣告及增值服務,渠道主要是靠廣告、傭金和導流費用,只有交易端能夠形成利潤。我們再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在整個生態里面,如果沒有交易環節,整個生態就沒有收入。而在人群端和渠道端實現的收入,本質上說都是交易利潤分配的。換句話說,在交易端能夠賺1元錢,才可能有機會分給渠道2角錢,分給人群3角錢,但如果沒有在交易端賺的1元,前面環節是無法獲得收入的,整個生態就會崩潰。這就是為什么我說所有的產品最終必須指向交易的原因。

未來做人群的,最核心的就是要了解用戶的模糊需求,即使用戶不主動提出需求,但是公司仍然能知道。例如通過人群畫像、通過數據采集的各種方式,能夠分辨出用戶的模糊需求,然后在渠道端把不同人群的信息給融合起來,達到數據鏈匹配,最終導向柔性生產。我覺得這是未來的一個大方向。

現在很多人都說以后若沒有技術,估計很難創業了。我覺得大家都有創業機會,做人群的人,未必需要有很多技術,但一定是有情懷的人,比如文青就是很有情懷的一類人;但如果做渠道和數據,最好是工程師,最好懂技術;而做交易的可能是個商人,有商人的特質。

比如BAT,做微信的張小龍確實是一個很有情懷的人,李彥宏就是一個工程師。馬云肯定是一個商人,能細致地考慮并安排好各個方面的利益關系。所以,大家都有機會,只不過要挑適合你們做的事情。

“互聯網+”下的產業鏈整合▼

剛才我講的是一個二維層面的狀況,未來我們需要從立體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就是不僅從一個簡單的端,而是從一個層面來考慮。

在人群層,我們最重要的考慮是,做的產品能多大程度聚合社群。在全人群的空間里面,每個人或者人群都是一個信息采集點,這個人不僅是指自然人,也可以是公司,是法人。這些人和人群會有大量的行為和信息,我們需要把他們聚合在某一個社群里面。

舉個簡單例子,許多人都喜歡旅游,我們有沒有辦法把這些喜歡旅游的人給聚合在一起?這就需要有一幫有情懷的人,通過一些講故事的方法,將這樣的社群聚合并構建好。在有了社群后,我們就可以采集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并進行數據畫像,然后這些信息就會歸結到渠道層,以進一步進行大數據的融合。

大數據融合的關鍵是,在這個社群,或許只能采集到一部分信息。而另一個社群里,也許能采集到另一部分信息,這兩部分信息一疊加起來就可能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數據點,就可以拿來促成交易了。在數據層融合了很多大數據之后,就可以指向下面的很多具體交易。

有了大數據融合的支持,未來的產業鏈整合可能完全不同于傳統方法。以前產業鏈的整合都是這么做的:比如說我是賣輪胎的,為了把輪胎做好,我就去買一個橡膠廠,這就是縱向的業務整合。另一種整合是比如我在深圳做超市的,看到東莞也有做超市的,就把它合并了,這種是橫向的業務鏈條整合。

而未來可能未必如此。在未來,也許會將賣汽車、賣豪宅、賣高端的醫療產品,這三個原本非常不相關的業務放在一個集團里面。因為當這個集團掌握了大量高凈值人群的核心數據,就可以通過這個數據點來映射可以由這個數據點所涵蓋的各種業務,以此進行產業鏈整合。這不再是以前所說的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而是要進一步考慮數據層映射下來的數據“融合效應”和“溢出效應”。

所謂溢出效應是指,我賣豪車的可能有一堆高凈值人群的數據,我有這堆數據之后,下一步的擴展不僅僅是開更多的4S店,我還有可能會買一家高端醫院,專門來服務這些人群。并且我知道他們有什么樣的需求,還可以跟房地產商合作,根據這些人的具體偏好來做設計產品。

所以在未來,產業鏈整合的制高點其實是數據歸結點的控制。你控制了多少數據,就意味著你可以整合多少產業鏈。所以,信息采集點的鋪設就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F在,我們數據采集點的鋪設做得還不夠好,但其實這也給大家留下了巨大的創業空間。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有一個好辦法,能采集不同的信息,并且聚集起來,這絕對是一門好生意,會吸引到很多投資。

根本原則▼

講完了互聯網生態基本情況,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評估公司價值的根本原則:站在哪里,朝哪個方向,離什么交易最近。

“站在哪里”是指,所做的是人群端,渠道端,還是交易端。公司是站在什么細分市場里面做什么樣的事情。

“朝哪個方向”是指朝向哪個具體的交易,應該跟誰合作才能夠讓交易能夠最快的促成。

“離什么交易”是指所朝向的交易的市場規模。我們要看所指向的交易是十億的市場規模,還是萬億的市場規模。還要判斷這個交易是高毛利還是低毛利,是一個很累的交易還是一個很簡單的交易。所以離什么樣的交易最近非常重要。

“最近”是一個關鍵詞,我們在互聯網思維里面,經常會聽到“唯快不破”,“唯快不破”以前更多談的是速度上的迭代。但什么是最快的,直線是最快的。所以,我想說的是如何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實現閉環,就是要找了一個好的方式,離所需要的交易最近。

互聯網平臺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基于我們以上對互聯網生態的理解,如何提升我們的財務分析能力呢?我舉幾個例子,這是2013年年報,這是最新的季報。去哪兒去年虧了1.9個億,今年一個季度就虧了4.2個億。優酷、京東、微博也是巨虧。很不幸,我們很多互聯網公司都虧損,那該怎么看?是公司盈利能力不行,還是公司其實不錯,但我們的財務信息有重大缺陷,沒辦法去體現它的價值?如果是后一個原因,我們就改變和提高我們的方法,發掘公司價值。

網絡效應▼

傳統的許多行業是線性關系。但互聯網平臺公司是另一種形式,存在網絡效應。平臺公司通常有超過兩邊的市場。舉一個雙邊市場的例子,比如淘寶就連接了賣家和買家。

網絡效應是指某一個單位增加,會引起其它單位的增加。舉個例子,比如微信,越多人用微信,就有更多的人會使用,這就是一種“同邊網絡效應”。另外還有一種網絡效應,當買家越多,就會有更多的賣家出現,接著就會有更多的買家,這種被稱為“跨邊網絡效應”。無論是同邊網絡效應,還是跨邊網絡效應,都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財務目標▼

有了對互聯網平臺的一點基本知識后,我們來談一下財務分析。首先談財務目標。一家公司一定是有財務目標的,互聯網公司和傳統公司的財務目標有極大的不同。比如我要投資做一家發廊或小賣鋪,第一句話我就會問,什么時候回本?什么時候開始賺錢?傳統行業追求的是“短期贏利”。

互聯網公司不一樣,互聯網追求的是“我要活著”。因為在每一個細分領域,往往不會有超過兩家公司,“贏家通吃”。傳統市場就好多了,能允許多方共同分享。如空調就有格力、長虹、奧克斯等等。既然財務目標不一樣,那么我們做財務分析也就不一樣,對于一家公司估值的方式也不一致了。

以“去哪兒”為例▼

接下來我來講互聯網平臺公司財務分析的具體方法。我們以“去哪兒”公司為例,這個公司的盈利情況很差,其財報顯示,2011年虧損了4100萬,2012年虧損7500百萬,2013年是虧損1.5個億,就是說這家公司虧的越來越多。

“收入結構”決定贏利模式▼

我們第一步是看收入結構,收入結構決定贏利模式。去哪兒最大的一塊叫P4P收入,即用戶每點擊一次去哪兒網的點擊,去哪兒就會收取旅游服務提供商一定比例的費用。所以本質上,去哪兒是一個廣告公司,它就是導流量的。剛有同學跟我說它跟攜程很像,我們再看攜程,攜程賺的是酒店預訂和機票預訂,它賺的是傭金。去哪兒賣的是廣告,攜程賺的是傭金,這顯然是不一樣的。

去哪兒把這種模式稱為比價搜索平臺,來收取點擊服務費,這跟百度很像。攜程實際上是把線下的旅行社搬到了線上了,將原來要線下填單子或者靠打電話訂機票的服務方式,改變為線上買機票訂旅館,所以攜程仍然是以傳統的旅行社模式來賺錢。所以我們不分析這個結構的話,有可能以為他們是一樣的,其實他們的內核是完全不同的。

“成本結構”決定平臺延展性▼

我們第二步是看成本結構,成本結構決定平臺延展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如果固定成本比較高,那就意味著平臺的延展性比較好,收入越增長,毛利率就越高。簡單點說,我如果投了一筆錢進去,再也不需要投錢,那么我多賣一個人,我的平均成本就會更低一點,毛利率就更高一點。平臺延展性對一家公司能夠持續,并且對某些不可預料的爆發點能作出快速反應,有決定意義。

從圖7看出,優酷的收入在2011年到2012年收入增加了100%,但寬帶成本增加了61.5%,所以寬帶成本的固定性很強,而內容成本增加了203.3%,所以內容成本的變動性很強。進一步講,如果我們要給優酷提建議,那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變動成本增速遠高于收入增速。如果你們去一家公司做盡調,要把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分析清楚,看它的平臺延展性怎么樣??偝杀疽欢?,固定成本比例越高的話,延展性就越好。

調整毛利率▼

會計有一個重要原則叫配比原則,就是收入和成本要匹配,若公司一年發生100萬的收入,要弄清楚需要多少成本以匹配。但是互聯網平臺公司和傳統公司的成本配比是不一樣的,我們對毛利的概念就要去拓展一下。一家互聯網公司為了達成交易,引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說你的用戶數量和收入往往是和你的營銷費用緊密相關的。如果哪一天營銷費用下降了,用戶數也跟著下降,根據配比原則,由于是用營銷費用來驅動收入,那么營銷費用就應該進入毛利率的計算中。傳統的毛利率計算方法是收入減去成本,除以收入,我們發展出了一個指標叫做“調整后毛利”,即收入在減去成本后,還要再減去營銷費用,除以收入。

我們來對比去哪兒和攜程(見圖8)。去哪兒的調整前毛利率在80%以上,高于攜程的毛利率。但調整后發現,攜程的毛利率都在在50%以上,而去哪兒只有30%多,從這個指標我們可以看出去哪兒較攜程要差一些。這說明去哪兒需要大量的流量購買來實現交易,而攜程整體競爭力更高。

網絡效應的計量▼

我們可以通過三個指標來計算網絡效應。

1

單位活躍用戶價值(營業收入/活躍用戶總數):它體現的是單位活躍用戶帶來的收入,網絡效益越好的話,它用戶價值就應該越高。

2

用戶活躍度(活躍用戶數/用戶總數):體現的是總用戶中活躍用戶所占的比率,如果是一個好的平臺,這個指標肯定要更高一些。

單位營銷效果(用戶總數/(營業成本+營銷費用)):就是我每花一塊錢能帶來幾個用戶。在極端情況下,我什么錢都不用花,用戶就紛紛而來,我們把這種流量叫做自然流量,不然的話我就要購買流量,就要做營銷了。我們要拿用戶總數除以我們所有的投入,即營銷費用加上營業成本。

分解模型▼

我自己做了一個指標,現在也有越來越多人在用,叫做“投入毛利率”(調整后毛利/(營業成本+營銷費用))。資產負債表在互聯網公司不好用,因為它每有一塊錢都要用掉,用掉了還不能確認為別的資產。比方說現在投了500萬進來,我這500萬拿來買車了,我就有500萬資產,但我用來招了一堆人來寫代碼,我就1分錢資產都剩不下,但我確實投了500萬。因為它最終形成的資產可能非常的小,但投入可能非常的大,所以資產負債表就不好用了。因此,我們在考慮一家公司實際的經營業績的時候,應該考慮它是投入多少,投入能帶來多少毛利。所以我發展出了“投入毛利率”的概念,而不是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或者所有者權益。

見圖9,投入毛利率可以分解成四個指標,它等于調整后毛利率,乘以單位活躍用戶價值,乘以用戶活躍度,乘以單位營銷效果。

見圖10,根據去哪兒2010年到2013年的數據,調整后毛利率從44.8%現在提升到了2013年的53%,這好像跟我們一開始看財務報表的感覺不太一樣,我們之前看到的財務情況是越來越差。但其實我們分析越來越差的原因是加大研發,還有一部分股權溢價之后記錄到了管理費用,后者是一次性的。在我們進行調整后,發現其實這家公司的狀況是越來越好了。所以研究公司,用什么角度來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在將這個調整后毛利率分解后,我們發現去哪兒最重要的改進是單位活躍用戶價值提升了。2010年的時候,單位活躍用戶才花9.8元,2013年花了14.6元,這個很好。但是單位營銷效果越來越差了。2010年的時候花1元錢還能帶來0.84個人,2013年我只能帶來一個0.52個人,這說明該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流量越來越貴了。

下一個問題,我們是否可以根據上述分析來給去哪兒提一個建議?我個人覺得,其實去哪兒稍微提高用戶活躍度是不是比較簡單,我個人不太喜歡去哪兒,我覺得第一是客服確實太差,第二是里面報價太混亂,所以很多人用完一次就不用了。去哪兒如果能夠將用戶留住,將用戶活躍度提升30%,那么利潤就會提升50%,那多好了。

一個好的財務分析方法,第一能夠用一種新的角度看一家公司的報表;第二,我們是要發現他公司價值增長的原因在哪;第三,為公司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

調整研發費用▼

此外研發費用也是一個問題。財務會計有一個缺陷,為什么買一輛車可以說是資產,但找人寫代碼就是費用?這種道理在互聯網的時代里是站不住腳的。我們要考慮,能不能用某種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將支出的研發費用調整為資產?根據多年的會計、金融的研究,大家都覺得研發費用應先資本化,后費用化。我們先把過去三年所有的研發費用資本化,然后再攤銷,其實更符合公司價值。

見圖11,數據顯示去哪兒原來2010年虧損了4100百萬,2012年虧損7500百萬,2013年是虧損1.5個億。但如果我們調整了去哪兒研發費用后發現,2012年公司其實是贏利1190萬,2013年就虧了3000萬左右。這個虧損主要是因為公司2013年上市,高管手上所持有的股份溢價,計入了管理費用而造成的。這家公司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并非如我們之前所說的每一年都虧損,并且虧損越來越大。

公司在生態圈中的地位▼

從財務報表中,我們還可以分析出公司在生態圈中所處的地位。如果公司在生態圈里是有話語權的,最簡單的是公司能欠別人錢,別人不欠公司錢。如果別人誰都能欠公司的錢,公司什么錢都收不回來,那確實沒有江湖地位。公司的應收賬款比較小,其話語權就比較大;若應付賬款比較小,則話語權就比較小。

2012年,去哪兒無法預收別人的錢;但是攜程每做1元錢生意,就要預收3分錢,有預收款說明很不錯。2013年,去哪兒做1元錢生意,別人會拖欠它2角錢,攜程則預收別人9分錢。去哪兒基本不拖欠別人的錢,但2012年攜程每做1元錢的生意就能拖欠別人0.12元,2013年可以拖欠別人0.23元??傮w來說,攜程在整個生態圈里的話語權是要高于去哪兒。

我們小結一下:第一,去哪兒大量的流量都是買來的,調整后的毛利率是遠低于攜程的。第二,通過應收應付的分析,去哪兒在生態圈里面的話語權也很差。

投資與平臺布局▼

我們再進一步分析公司的投資與平臺布局。通過從年報中看到一家公司的子公司和關聯方情況,從而了解其平臺布局。我們可以分析出它的子公司和關聯方是提供流量還是提供收入。

去哪兒的子公司都是提供技術和廣告服務的,能帶來收入,但不能帶來流量。像去哪兒這樣的公司,是別人實現交易的通道,它肯定要找一個流量靠山。財報顯示,它最大的關聯方就是百度,其51%的流量都來自于百度,并且百度收購了它大量的股票,還經常對其提供低息借款。我們由此分析出,去哪兒在整個產業布局的戰略很明確,公司通過建立一堆收入型的、小環的子公司,為本公司提供收入,然后再去找一個關聯方——百度來提供流量??梢钥闯?,去哪兒的整體戰略目標就是做別的大流量平臺(百度)的一環。

一個評估公司價值的根本原則:站在哪里,朝哪個方向,離什么交易最近?!罢驹谀睦铩笔侵?,所做的是人群端,渠道端,還是交易端?!俺膫€方向”是指朝向哪個具體的交易,應該跟誰合作才能夠讓交易能夠最快的促成?!半x什么交易”是指所朝向的交易的市場規模?!白罱笔侨绾文軌蛞宰羁斓乃俣葘崿F閉環。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