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大數據時代那位讓學弟“社會性死亡”的清華學姐,自己卻倒下了……
那位讓學弟“社會性死亡”的清華學姐,自己卻倒下了……
2020-12-04
收藏

作者:歐迪

來源:經管之家(公眾號)

2020年魔幻得讓人猝不及防。這一年大事小事連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當然不乏各種戲劇化事件,分分鐘讓你啪啪啪打臉。

一場疫情讓全世界都趴在了網上:網上辦公、網上課堂、網上政務、網上購物,就連國家元首峰會都成了網絡視頻會議。但凡能在線溝通的,就堅決不見面。但就在所有人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之際,網絡暴力的威力也變得前所未有的令人恐懼。

“清華學姐”一詞,本該是指代在象牙塔頂端令人羨慕的女神,但是在本月,一切都變味了。

如果你還沒有聽說“清華學姐”事件,那么我們在此簡單的回顧一下事情經過。

“小東西,我先讓你在我朋友圈社死吧”

11月17日,清華大學2020級某學弟在食堂,因書包比較大,書包蹭到一名2019級美院學姐,被此學姐認定“耍流氓”,強行查看學弟學生卡后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其個人信息,在事實并未查明之前稱其性騷擾,并提出多項個人訴求,大有置之死地而后快之意。

(圖片來源:網絡)

事件發生之后,不明不白被冤枉的學弟不甘心,迅速提出可以通過查看視頻澄清自己,與此同時,事件也迅速發酵了大量吃瓜群眾的關注??纱蚰榿淼锰?,次日通過查看監控視頻學弟得以洗清冤屈,但他等來的卻是學姐通過老師轉述的一段留言,正是這段言論,讓整個事件沖上熱搜,引爆全網。

“這事并非無中生有,希望你能理解并且注意”

(圖片來源:網絡)

這就是學姐在得知誤會了學弟之后,托人轉告的一段話。與其說是在“道歉“,不如說是在”辯解“,而且越描越黑。

圖片來源:網絡

這是一場堪稱反面教科書級別的危機處理,每一句話都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地方。該保留態度的時候卻咄咄逼人,該誠摯道歉的地方卻輕描淡寫。學姐認為受到了傷害,原本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但卻動用私刑損害了學弟的名譽和隱私。區別對待自己和他人的“雙標”行為,將事件推上了高潮。

事已至此,雖然學姐稱已經和學弟“文字和解”,但輿論的海嘯卻遠不止于此。大批的網友見風使舵,調轉船頭開始“人肉搜索”學姐的信息。吃瓜群眾搖身一變成為鍵盤俠,出擊圍剿學姐,逞一時之快為學弟打抱不平。一時間,原本站在道德高地的“清華學姐”千夫所指,自己先倒下了。

 “社死”是把雙刃劍,害了別人傷了自己

“社死”即“社會性死亡”,并不是一個新詞。早期的“社會性死亡”常指某人與社會上其他人的關系完全斷絕或被完全遺忘,在這種意義上,“死亡”可能是一種長期持續的過程。

現如今“社死”在網上演變成了流行語,指的是在社交中發生一些尷尬糗事讓自身形象盡毀,或者因為行為不端而引起社會抵觸,造成社會聲譽、地位受到影響的不良后果。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在新浪微博上,僅僅“社會性死亡”一個話題有4萬討論,閱讀量高達2.1億,還不包括各種衍生話題。但大多數微博都是尷尬和自嘲,幽默地讓人會心一笑,并沒有形成輿論的沖突。

然而,卻有一些人,脫離了法律的約束,將這種幽默變成了恐嚇,甚至利用自己的話語權,舞輿論的大棒,掀起對抗風波,達到自己的目的??此啤皠涌诓粍邮帧钡木有袨?,其實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清華學姐萬萬沒想到,直指“網絡暴力“的”社會性死亡“,就這樣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中。

圖片來源:知乎

公民隱私是受法律保護,擅自公布并傳播這些信息,引導人身攻擊,就是一種施暴行為。被攻擊的一方往往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壓力,即使風波過后,也很難及時走出陰影。

隨著網絡的發展,熱搜話題一波接著一波,爆炸式的傳播,如同多巴胺一樣刺激著網友的神經。大批網友在有限的信息中腦補各種情節,看似合理卻經不起推敲,不負責的發表各種評論。集中于對對方的道德人格進行攻擊,集中于網絡群體對個體的公共道德審判,網絡暴力隨之形成。

我們再來看看“清華學姐”事件,之所以會引起這么廣泛的輿論關注,是因為它完美的符合了中國網民的預期?!扒迦A大學”、“渣男”、“性騷擾”、“社死”這些抓眼球的關鍵詞,加上神反轉劇情和自負式回應,迅速吊起了大眾的胃口。其中有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1.敬畏網絡,善用話語權

清華學姐是知道網絡輿論的強大,不然她也不會選擇第一時間將事件發到網上,想通過輿論討回公道。

但她明顯低估了網絡的力量,搶先曝光學弟個人信息,并稱其“小東西”,“我先讓你社死”,用網友的話說就是:“這樣的清華學姐,實在是既不清華、也沒個學姐的樣子?!?

朋友圈并非封閉小圈子,任何信息的傳播都是成指數級的。身處象牙塔的學子涉世未深,簡單的以為發朋友圈如同寢室閨蜜間悄悄話一樣,翻不起大浪,結果是隨著事件的發酵和反轉,被輿論反噬。

2.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需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孔夫子云: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網傳,學弟被冤枉之后,十分擔心視頻監控缺失而無法洗脫嫌疑,甚至考慮過自殺。

學姐在真相未明、是非不清的情況下“痛下殺手”,曝光信息、提出要求,咄咄逼人。

事情明確之后,學姐并未直接向學弟道歉,而是選擇了隱身模式,讓老師轉發消息,稱雙方相互道歉,了結此事。

面對誤會和自己不善的言論,這個“道歉”真的顯得過于輕描淡寫和不負責任。以至于有微博網友寫下這樣的評論: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3.原則要堅持,道德要把持

強行公布學弟個人信息的學姐,和“人肉”學姐的網絡大軍,無疑都是網絡暴力行為的施暴人。

在知乎上了有一個這樣的帖子:《為什么中國的網絡暴力越來越嚴重?》引起了熱議:

圖片來源:知乎

在跟帖中,有一位深受網絡暴力困擾的網友寫到:

圖片來源:知乎

我們再來一起來盤點一下近年來影響比較大的幾起網絡暴力事件:

2001年,有網民在貓撲網貼出一張“自己女朋友”的美女照片,引起網友關注并開始搜索。很快,這位名叫“陳某某”的女子大量個人資料被公布于網絡,“陳某某事件”被視為人肉搜索的第一例,但那時候還沒有“人肉”的說法。自該事件之后,網絡暴力愈演愈烈。

2006年2月,一網友公布了一組虐貓視頻截圖,一名時髦女子用高跟鞋將小貓踩死。不久,有網友發出“宇宙通緝令”,不少網友懸賞捉拿“兇手”。很快,該女子虐貓地點和她的工作單位等信息曝光。事件的結果是,虐貓女被解除職務。

圖片來源:網絡

2013年12月2日,高中生琪琪(化名)到某服裝店購物,卻被店主懷疑偷了東西,將其購物時的監控截圖發到微博上,并稱她是小偷。同日,琪琪所在學校、家庭住址均被曝光。12月3日,無法忍受壓力的琪琪跳河身亡。法院以侮辱罪判處服裝店店主有期徒刑一年。

2019年10月14日韓國女星崔雪莉自盡了,年僅25歲。消息傳來,令人難以置信。和上個時代不同的是,網絡的興起,方便了粉絲追星、藝人宣傳,但同時也帶來了暗處最刻毒的流言蜚語、污言穢語乃至網絡暴力。崔真實這樣地位的明星自殺,曾經給韓國社會帶來過很大沖擊。

2019年4月在一場節目流傳出的片段中,潘長江因為沒認出蔡徐坤,而引發粉絲的圍攻。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2020年2月27日,肖戰粉絲因為討厭偶像的同人文,舉報多個同人文平臺,于是肖戰粉絲們的這波操作讓很多飯圈不同次元的人開始了征討肖戰之路。原本前途無限的當紅小生,真真的被這些行為過激的粉絲們搞糊了,直到現在還是受其影響,甚至前段時間何炅老師還因為跟肖戰有一些聯系而被攻擊。

好在,現在國家已經通過法律法規,保護公民隱私和打擊網絡暴力行為。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室務會議審議通過《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已經生效,國家明令禁止網絡暴力、人肉搜索、傳謠及流量造假等。

2021年1月1日即將實施的《民法典》指出: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也明確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網絡并非法外之地,法律的底線不要觸碰,謹慎公布他人隱私,拒做網絡暴力推手。

參考鏈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335250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867764076733448

http://www.dengyong.cc/sucai/lishigushi/137805.htm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369214


——熱門課程推薦:

想學習PYTHON數據分析與金融數字化轉型精英訓練營,您可以點擊>>>“人才轉型”了解課程詳情;

想從事業務型數據分析師,您可以點擊>>>“數據分析師”了解課程詳情;

想從事大數據分析師,您可以點擊>>>“大數據就業”了解課程詳情;

想成為人工智能工程師,您可以點擊>>>“人工智能就業”了解課程詳情;

想了解Python數據分析,您可以點擊>>>“Python數據分析師”了解課程詳情;

想咨詢互聯網運營,你可以點擊>>>“互聯網運營就業班”了解課程詳情; 

想了解更多優質課程,請點擊>>>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