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精彩閱讀SPSS詳細操作:樣本均數間的多重比較
SPSS詳細操作:樣本均數間的多重比較
2017-04-27
收藏

SPSS詳細操作:樣本均數間的多重比較

下面我們用例子來探討:方差分析得出各組總體均數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之后,如何進行樣本均數間的多重比較。

一、問題與數據

為調查A、B、C三種治療措施對患者谷丙轉氨酶(ALT)的影響,某科室將45名患者隨機分為三組,每組15人,分別采取A、B、C三種治療措施,治療后ALT水平(U/L)如下。試問應用三種治療措施后,患者的ALT水平是否有差異?如果有差異,又是哪兩個組間的ALT水平存在差異?

表1. 三組患者治療后的ALT水平(U/L)

二、對數據結構的分析

整個數據資料涉及三組患者,每組15人,測量指標為血常規報告的ALT水平,因此屬于多組設計的定量資料。

我們已經知道可以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較三組總體均數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但如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并不意味著任意兩組之間的均數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想進一步了解哪兩個組間的ALT水平存在差異,還需要做樣本均數間的多重比較。 

三、SPSS分析方法

1. 數據錄入SPSS

2. 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1)Analyze → General Linear Model → Univariate;

(2)主對話框設置:分析變量(ALT)送入Dependent Variable 框中→分組變量(Group)送入Fixed Factor(s) 框中;

(3)Options設置:勾選Descriptive statistics(統計描述)和Homogeneity tests(方差齊性檢驗)→Continue。

3. 均數間的多重比較:

(1)點擊Post Hoc按鈕,將Group送入Post Hoc Tests for框中→在Equal Variances Assumed(方差齊)框中,勾選幾種常用的多重比較方法:

LSD、S-N-K、Bonferroni、Tukey、?idák、Scheffé's、Dunnett

(2)在Dunnett選項下面,Control Category選擇First(以A組作為對照組),Test框中勾選2-sided→Continue→OK。

四、結果解讀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表格給出了方差分析的結果。在方差齊的條件下,Group一行結果顯示,F值=68.810, P(Sig.)<0.001。

Multiple Comparisons表格給出了部分方法的多重比較結果,分別列出了每個組和其他組比較的均數的差值(Mean Difference (I-J))、標準誤(Std. Error)、P值(Sig.)和均數差值的95%置信區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檢驗水準α設為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已用*標出。

不同多重比較方法的選擇,需要結合研究設計和每個方法各自的特點及適用條件。我們以Bonferroni法和Dunnett法的結果為例,進行解讀:

Bonferroni法結果顯示,A組與B組的ALT水平相比,Mean Difference=-15.160 U/L,P(Sig.)<0.001;A組與C組相比,Mean Difference=1.133 U/L,P(Sig.)=1.000;B組與C組相比,Mean Difference=16.293 U/L,P(Sig.)<0.001。

Bonferroni法和?idák法的檢驗原理為根據需要比較的次數來調整檢驗水準。以Bonferroni法為例,調整的方法有兩種:1、將α’=α/m作為檢驗水準的調整值(m為共需比較的次數,假設m=C32=3,α’=0.05/3=0.017),兩兩比較得出的P值與α’進行比較,即P<0.017時才能拒絕零假設;2、將計算得到的P值擴大為原來的m倍為P’,然后將P’與0.05比較,即P’<0.05時拒絕零假設。SPSS采取的是第二種方法,直接為我們給出了Bonferroni法和?idák法調整后的P’值,故將調整后的P’值與檢驗水準0.05比較即可,不用再自行計算。

Dunnett法結果顯示,B組與A組的ALT水平相比,Mean Difference=15.160 U/L,P(Sig.)<0.001;C組與A組相比,Mean Difference=-1.133 U/L,P(Sig.)=0.688。

Homogeneous Subsets表格同樣給出了部分方法的多重比較結果。我們以Student-Newman-Keuls(S-N-K)法的結果為例,進行解讀:

C組ALT水平的均數為12.147 U/L,A組均數為13.280 U/L,C組和A組被分到一個亞組(Subset 1),P(Sig.)=0.469;B組均數為28.440 U/L,被單獨分到另一個亞組(Subset 2),P(Sig.)>0.999。

五、撰寫結論

A組患者ALT水平為(13.28 ± 4.39)U/L,B組患者ALT水平為(28.44 ± 3.65)U/L,C組患者ALT水平為(12.15 ± 4.64)U/L,A、B、C三種治療措施對患者ALT水平的影響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68.810,P<0.001)。其中,B組與A組,B組與C組間患者的ALT水平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A組與C組間患者的ALT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六、延伸閱讀

SPSS中均數間多重比較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包括多重兩兩比較的檢驗(Multiple Comparisons)和對極差進行亞組同質性的檢驗(Homogeneous Subsets),二者結果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如本例結果所示。

兩兩比較檢驗給出了每個組和其他組比較的結果。亞組同質性檢驗則先按照每個組均數的大小進行排序,將組間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的均數分到一個亞組,這樣會形成若干個亞組,同一亞組內的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不同亞組間的均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例中,C組和A組被分到一個亞組,說明兩組間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B組被單獨分到一個亞組,說明B組與A組、B組與C組間的均數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