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大數據時代數據管理型企業——2018實體零售行業發展的五大趨勢所向
數據管理型企業——2018實體零售行業發展的五大趨勢所向
2018-01-26
收藏


傳統零售行業過去是“許三多”——客戶多、商品多、門店多。到今天還要加上一多——數據多。雖然互聯網的發展以及電商的井噴,使得零售行業在2017年遭受了閉店潮,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即使在實體、電商競爭均十分激烈的服裝零售領域,也有從大數據中獲利的典型。2018年,實體零售如想逆勢突圍,必須轉型,成為數據管理型企業。


02.jpg


2017年,零售業受到互聯網與電商的沖擊,遭受閉店潮。年初,商超巨頭沃爾瑪宣布全球閉店269家,涉及員工上萬人;萬達百貨近四十家店關閉;天虹百貨、陽光百貨、瑪莎百貨也紛紛淪陷;年底,朋友圈瘋狂流傳《實體店陣亡名單》,除了前面提到的幾家之外,梅西百貨、家樂福、麥當勞、美特斯邦威、李寧等知名品牌也“榜上有名”。


與此同時,Inditex作為擁有Zara、Pull&Bear、Bershka等多個快時尚品牌的母公司,卻在2017年交出了凈利潤上漲10%的成績單,銷售額達到233.1億歐元,成為歷史最高記錄。這種上揚的勢頭更延續到了2017年——根據上周三發布的報告,Inditex集團各品牌開業1年以上的店鋪,在本財年的頭六周里銷售額均上漲了8%。而H&M,則以下降1%的成績惜敗開場。


Zara的成功來自方方面面,最核心的一點,驗證了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的洞察:“2000年后成功的企業,成功不是靠創新,而是靠快速反應?!盳ara有一套自己的速射生產系統(rapid-fire production system),信息依靠每個門店經理手中的PDA傳遞給總部,以銷定產、以產定購;他們在POS機、ERP、SCM、CRM與CAD中產生的數據從來都不是彼此孤立的。因此無論是庫存管理、生產模式、與門店配送,都像坐了火箭一般,快到其它品牌無法簡單抄襲。為什么都叫快時尚,但H&M、GAP就是快不過Zara?Inditex的首席執行官Pablo Isla在接受采訪時說:“沒有什么秘訣,我們只是做到了快速響應數據?!?/span>


那么,2018年,零售商如何像Zara一樣,快速響應數據呢?我們根據零售行業的特點,總結了行業數據分析的五大趨勢,供大家參考。


00.jpg


趨勢一:全源數據整合


零售行業門店多、客戶多、Sku多,經常面臨的問題是,銷售數據在一個系統中,客戶數據在一個系統中,商品信息在一個系統中,各個系統之間彼此不相關聯,很難從數據中發現隱藏的問題或商機,更不可能做到像Zara那樣,根據每個門店的信息反饋,將存貨周轉率提至業內最優,比其它品牌高3~4倍。


對于有數據頭腦的決策者來說,明知有大量數據可用,卻難以調動,這種感覺會更加痛苦。往往決策者需要看到某個指標來指導決策,但從提出需求到IT響應,卻需要一周甚至更長時間。到手的數據已然過期,只能用來復盤。


2017年,將有越來越多的零售行業從業人員受益于全源數據整合工具——它可以將零售商散落在本地文件、云端數據與第三方系統中的數據整合在一起,同時運用在線數據處理工具,抽取其中的關鍵指標,形成定制化的數據集。從提出需求到拿到報表,將以小時甚至分鐘計。高薪聘請的數據分析師或數據科學家,將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分析數據;管理者也能用第一手的數據用來進行銷售布局、調整營銷策略等。


趨勢二:數據分析不再被專業分析師“壟斷”


零售行業包羅萬象,有員工上萬的全球性企業,也有單兵作戰的小店。以前,要進行數據分析,要經過提取數據、清洗數據、建模等過程,必須由專業人員來進行,而且通常要部署一個專業的數據分析部門,花費不菲。但在2017年,即使是便利店主也能深耕數據,這完全是因為交互性數據視覺工具的誕生——僅需鼠標點擊、拖拽,就可以生成各種各樣的圖表,上手性極強,任何人都可以操作。而且,數據視覺融合了人腦科學、管理科學與信息科學的精華,可以激發使用者的商業智能,快速驅動決策??梢哉f,在這個年代,我們有能力擁抱這種本身具有高度的專業性、但卻更加容易操作的數據分析工具了。而且,這種工具由于依托于云,不需要本地部署,不需要購買硬件,所以價格相對低廉。


因為這種工具的誕生,高級分析將不再被專業分析師“壟斷”,中小微型的零售企業也可以利用數據驅動管理;另外,只要愿意,企業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管理看板,僅抽取自己最關心的指標,用精準的數據來指導自己的工作;最后,無論是自己分析、還是與它人分享,可視化圖表都要比單純數字或文字的報表更加直觀,更能促進決策。


趨勢三:讓企業的響應速度跟得上數據的生產速度


想跟上Zara腳步的企業很多,但至今沒有出現“第二個Zara”,何解?


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企業的響應速度追不上數據的生產速度,而這是數據驅動運營的關鍵。拿Zara與H&M的速度戰來舉例,兩個企業看到T臺走秀(獲取靈感)的時間是一樣的,但H&M從打版到出貨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Zara僅需兩周。如果信息不能在第一時間被消化、利用,其時效性就無法保證,而世界千變萬化,過期的信息就等于錯誤的信息。


如何讓企業的響應速度跟得上數據的生產速度?首先,一手數據需要直達一手分析。以前的商業智能,需要做大量的重復性工作,即使是格式相同的周報、月報,每一次需求都代表著一系列的工作;但2017年,一手數據可以直達一手分析:只要用數據處理工具制作一次數據流,并基于該數據流制作一次分析看板,以后的工作量就是點擊一次鼠標、選擇自動更新源數據的事兒。其次,一手分析需要直達決策人。企業各層級、各職能的負責人,不再基于一份復雜的報表,拆分自己最需要關注的部分,而這部分指標可能還并不精確;他們只需要擁有一個自己的管理看板,并選擇實時更新即可。最后,一手決策需要直達執行團隊。無論是生產、供貨、配送、還是運營,都能第一時間拿到決策、看到支持決策的數據以信任決策、最終執行決策,完成從數據到行動的全過程。只有數據-分析-決策-執行全部秒級響應,才能保證企業的響應速度跟得上數據的生產速度。


01.jpg


趨勢四:移動分析加速零售行業發展


數據的分析與分享,只能在PC端實現嗎?如果報告的接收人是常年需要輾轉各地的CXO、是銷售、是買手等不能朝九晚五對著電腦的角色,那么再好的工具,是否都無法實現“即時響應”了?當年,Zara為每個門店的經理定制了PDA,保證了信息的無障礙流通,堪稱業界創舉。我們不禁想象,如果零售產業鏈上的每一個關鍵節點,從CXO、生產部門、供應商、配送中心、到門店等,都能通過移動端來共享信息,那么很多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


2018年,零售實體店將與大數據全面整合,這不光是說傳統零售行業都要往線上商城上轉移陣地,而是說,實體店也能利用數據來優化整個業務鏈條。其中最關鍵的工具之一,就是支持移動端分析的溝通協作工具。有了它,CXO即使人在機場,也能基于數據輸出決策;運營人員即使全天在外,也可基于數據調整自己的推廣渠道;銷售團隊更能隨時隨地掏出手機,基于數據展示自己產品的優勢。移動分析工具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全方位助力企業管理數據化。


趨勢五:機器學習帶領零售業走向科技密集型產業


除此之外,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的發展也能為零售帶來機遇。H&M“回收舊衣”,除了環保,也有節省生產資源的目的。而Zara則在生產源頭就利用機器來規劃每一塊布料的使用,確保剪裁方式是最節省的?,F在,AI、機器學習等可能對于某些傳統零售企業來說還有點遙遠,但也許用不了幾年,AI就會進入廣大企業,替代人工完成一些日常的工作,帶領零售行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走向“科技密集型”產業。屆時,有用數據的增量會比今天更加可觀——我們是否做好準備,迎接新智慧?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