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職業發展從自媒體死于大數據說開去
從自媒體死于大數據說開去
2014-12-12
收藏

新聞發布會上,媒體出席名單上自媒體往往會占去多半數;同一天里,有時候一篇文章的在某個自媒體展示所獲得的瀏覽量會遠遠超過一個傳媒企業網站一天的收獲;很多時候,媒體人聚在一起討論媒體的未來,“未來屬于自媒體”很容易成為共識,自媒體的商業模式會成為討論焦點……如今,自媒體很火,名聲與希望已經遠遠蓋過了傳統媒體。自媒體有很多優點:輕資產、沒有企業管理的條條框框、可以隨意利用自身的名望,這為其發展帶來了傳統媒體難以具備的優勢。然而,自媒體當前表現得紅火究竟是真正擁有了媒體的未來,還是媒體繁華時代的一個過眼煙云呢?

按照百度百科對自媒體的定義:自媒體是指以個人傳播為主,以現代化、電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媒介。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絡社區。因此,本文涉及對自媒體生存的思考僅限于那些以個人名義在以上平臺開設的公眾賬號,并通過這一賬號向公眾傳達信息的個人運作的媒介。

“槍”與“黑”的醒悟

  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轉了一篇以不再寫軟文為中心思想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正是某個知名自媒體人。作者認為,媒體長期創作的“槍”文和“黑”文無法令媒體有美好的未來,而這是當前自媒體找尋發展方向亟需做出的努力。這或許是給當前自媒體的火熱提出一個冷靜思考的理由。

  無論是“槍”文或是“黑”文,都是軟文的一種,前著注重對所論述對象的溢美表達,而后者更多以羅列堂而皇之的不利理由來達到攻擊論述對象的目的,都是要起到廣告的效果。很多時候,我們看葛大叔“看不懂“淘寶的發展,或是王自如”“讀不懂”老羅的情懷,都是這方面的具體體現。

  中國整個媒體行業發展至今,依然難走出擺脫企業廣告投放為盈利核心的發展模式。企業作為媒體的最大金主,在媒體溝通廠商與讀者的過程中,更容易控制在媒體的話語權上施加影響,媒體更易成為企業發展前沿喉舌,而卻缺乏作為“中介”本應有的“中立”。在Web 1.0時代即是如此,那時“門戶”的概念深入人心;到如今的web 2.0甚至 3.0以上的時代,因更多媒體平臺的涌入,“門戶”傾向雖消失,媒體人“槍”文和“黑”文的制作反倒顯得更加振興起來。如太多的微博大V們在微博上給某品牌造勢,或知名微信個人公眾賬號里插播的廣告,比起傳統媒體里的廣告不知多了多少。因自媒體人有著更多行事自由,更多的文章裁量權與更廣泛的輿論導向選擇。為此,自媒體人更傾向于成為軟文的專業創作者,自媒體上也自然有著更多廣告軟文聚集。

  自媒體上軟文的增多似乎已經影響到了自媒體留住受眾的能力,進而影響到了自媒體以生產具有深度思想性內容的核心競爭力,這篇自媒體人有著幾分“醒悟”的文章似乎正是這一信號的某種體現。但這幾分認識卻在觸及自媒體本身存在根基上顯得有幾分附會和牽強。猶如藝人因違法被拘留出獄后在公眾前的滿臉淚水,目的不是告訴公眾自己要金盆洗手退出娛樂圈,更多以打“苦情牌”的表演來換取更高的知名度。畢竟軟文多了可以減少,也可以在軟文中添入更多的真情流露,內容上的微小變化足以挽回自媒體本有的自信。相信自媒體會將軟文進行下去,“不寫軟文的醒悟“在某種意義上或許只是個個人的作秀。

  而且,作為傳統媒體企業而言,受到形態領域的諸多限制,如多年的品牌塑造、讀者認知、企業發展核心定位、企業文化等,生產具有深度思想性內容依舊是核心,軟文不過生存的附庸。自媒體人所擔憂而那種劣幣驅逐良幣行為,在傳統企業媒體上反倒越發沒有市場。

死在大數據里

  既然軟文不能成為殺死自媒體自身的主要因素,那自媒體的生存環境就沒有威脅么?筆者認為,比起考慮怎樣賺錢,自媒體生存更應擔心的是大數據發展帶給媒體的沖擊。未來,自媒體很可能會死在當前自己正在鼓吹的大數據發展上。

  “大數據”是當前IT業界和學術界一直在熱議的話題。相信更多人知道“大數據”不是從Hadoop、HBase、GFS這些專有技術名詞開始的,畢竟這些屬于攻城師、程序猿口頭禪的詞匯對大眾的啟蒙難度很大。反倒是哲學博士翻譯的《大數據時代》、政治領袖點名給公眾推薦的《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這些圖書成為了中國大眾知道“大數據”這一概念的啟蒙。這意味著,大數據發展在思想價值上的認識已經遠遠快于其單純的技術發展普及,正如某個人即使不知道運用大數據需要哪些技術,但多少知道大數據會怎樣服務于人們工作和生活。

  按照業界達成的普遍共識,大數據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通俗來講,大數據技術是一個需要更多處理能力的綜合體,比之于單一的技術更為復雜,但企業通過大數據技術運用取得的投資回報會更大??梢?,大數據技術中蘊含著“集體”的智慧,需要經過量變到質變得出K.K在《失控》中描述的那種“涌現”效果。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么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于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從當前來看,大數據技術不但在單純IT技術的支撐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如前文提到的Hadoop、HBase、GFS等成為企業實施大數據技術標準的實施方案,在服務企業創新業務發展面也取得了不少收獲,如電商根據大數據分析布局銷售、智慧城市的建設等。這種態勢的發展意味著企業面向客戶的服務更多是綜合化服務的體現,難以通過個人的自由能力達成服務對象的美好預期。比如電商雖方便了顧客足不出戶的購物體驗,但背后需要有強大的后臺訪問支撐、與物流企業的信息聯動、與供貨商的數據共享、與支付機構的金融對接等比面對面錢貨交易更為復雜的服務生態系統,而這正是大數據技術得以發揮的廣闊天地。

  當前媒體產業的發展也不得不接受大數據的洗禮,除了在內容更新頻次上的不斷提高,大數據技術思維在發揮內容制作方面更是影響頗深。通過使用大數據分析應用,媒體可以更為準確的判斷用戶喜愛的內容,從而完成更為有效地服務推送服務。針對具體內容的制作,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應用在前期找出并規劃出更為有價值的內容,從而交由更具制作優勢的個人或部門完成制作,并在生產工序上達成更為合理的排期。對于用戶來說,享受媒體使用大數據分析應用達成的工作成果,可以有著更好地用戶體驗。運用大數據技術,成為媒體提升服務能力的一項有利武器。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讀者的閱讀需求更加多樣化,媒體會更加依靠大數據技術,依靠團隊協作、內容聯動、題材風格多樣化的制作。

  然而,大數據運用對于自媒體來說卻成為發展中的藩籬。畢竟個人在資本、技術、生產環境等方面難以具備大數據運用的充分條件,而這正是機構媒體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解放并發展自身生產力的巨大優勢。大數據運用擴大了媒體依靠內容生產的生存內涵,讓編輯與記者的文字創造、平臺承受用戶的訪問能力、用戶享受服務的時間、方式都成為傳統企業媒體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根據市場運作的先發優勢規律——市場領先企業會在未來競爭中取得更大優勢——自媒體在與傳統企業媒體的較量中正在逐漸敗下陣來。在這種趨勢下,我們不容忽視的一個現實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自媒體人放棄了自己公眾賬號的運營,很多已經一年多沒有發過內容了。

這不是自媒體與企業媒體的較量

  在互聯網時代里,市場的競爭法則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時候最大的意外往往成為顛覆自己的最大力量。電信運營商之于微信、諾基亞之于蘋果、TCL之于小米……打敗自己的人卻與自己無關。

  或許,自媒體的生存之憂不在“媒體”,而在媒體之外的因素,如大數據技術。很多時候,企業媒體們為一個個人明星賬號單日一篇文章可拉來上百萬瀏覽量而“羨慕嫉妒恨”著,但實際上這個個人明星賬號的光環已經不是所謂的“自媒體”了。例如,有著諾獎背書的莫言在博客上的發表一篇文章帶來的流量可以頂得上無數的自媒體人對自己賬號較勁腦汁的運作,但相信莫言還不知道自己是自媒體吧。這種“光環”是明星與粉絲的經濟互動,猶如微博大V們對草根的控制與影響?;蛟S,知名自媒體人真正的優勢在于“知名”,只不過將“知名”放在了“媒體”上,誤認為是“媒體”優勢。

  可以預見更長遠的未來,自媒體會愈發體現出媒體內容呈現的捉襟見肘,而那時企業媒體也就再次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春天。

CDA 數據分析師培訓官網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