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精彩閱讀大數據剖析:工作與專業最不對口排行榜,你排在第幾?
大數據剖析:工作與專業最不對口排行榜,你排在第幾?
2019-10-16
收藏
大數據剖析:工作與專業最不對口排行榜,你排在第幾?

作者 | 趙鹿鳴

來源 | 網易數讀

時值國慶前夕,2019屆的應屆生們多數已經工作一段時間。不出意外的話,他們的朋友圈文風可以總結如下:

“我好難??!”

對于兩只腳都踏入社會,正在經受“風吹雨打”的應屆生來說,志愿填報、復習備考真的不算什么,選好一個職業、做好一份工作,才是難上加難。

難的背后,是大學生們在職業選擇上的迷茫。在知乎平臺,“大學學什么專業最好”的提問已有3000余個回答,1000多萬次瀏覽。多數回答將各專業與其對應的行業前景連接,但結論不一。

2019年6月,麥可思研究院如期發布了《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以下簡稱《報告》)。綜合近年來的就業調研數據,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問題也許可得到一個更好的回答。


學什么就要做什么嗎?

學什么就要做什么嗎?不一定?;蛘哒f,需要分學科來定。

從《報告》來看,2018屆的畢業生中,醫學學科的畢業生,其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高,為93%。農業學科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低,僅為57%。其它學科位列兩者其間。

在這里,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是指所調研畢業生的所學專業與實際工作相關的比例。也就是說,農業學科的同學們,從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有近半數不在農業領域。

如果說僅應屆生的就業數據比較單薄,那么引入2015屆畢業生三年后的從業情況進行對比會更能說明問題。

對比來看,各學科專業對應的工作相關度整體呈下降趨勢。這說明走入社會三年后的年輕人們更容易離開本科專業的領域,相對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從事的行業。

不過,醫學與教育學依然高居前二,印證了關于醫生、教師“工作穩定”的民間說法。

此外,法學與工學的相關度排名也相對較高,似乎也在某種程度上與法律人、工程師需要“越老越吃香”的觀點保持一致。

反觀農學的“低迷”,則免不了人們長期以來的固有觀念,以及對工作環境擔憂的影響。

大數據剖析:工作與專業最不對口排行榜,你排在第幾?

具體來看,與工作相關度最高的專業被醫學占據多數。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與口腔醫學位居前三,幾乎所有的畢業生都進入了與專業對應的職業軌道。

進入前三十的專業,也多屬工科或教育學科。在全國本科專業的平均工作相關度在71%的情況下,這些高相關度的專業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順遂了父輩們“工作一定要追求穩定”的心愿。

大數據剖析:工作與專業最不對口排行榜,你排在第幾?

再將目光看向相關度最低的專業列表。社會工作位居最末,相關度僅為40%,其后為文化產業管理、旅游管理,冶金工程等專業。

如果將它們與相關度高的專業對比,會發現這些專業可以粗分為兩類:一類是應用方向相對較窄的“冷門”工科或基礎理科;另一類是技術性要求不高的人文社科,比如各種管理專業。

還有一些專業,復合兩類特點。比如社會工作,就因為對口工作少且可替代性強,長期處于就業“黑榜”的名單上。

當然,應用方向窄、技術性不高,換個角度講,就意味著更多元的流向。因此,這些專業的畢業生,會通過跨學科考研、考公務員、另行求職等方式,去謀得一份自己更愿意從事的工作。

大數據剖析:工作與專業最不對口排行榜,你排在第幾?

換工作,已是年輕人的平常

相關度盡管與穩定有關,但從更年輕的視角講,它并不是決定一個工作是“好”是“壞”的完整標準,更多的是受到行業特性的影響。

比如相關度極高的醫學,除了與職業聲望、行業前景有關,攻讀學位期間的巨大精力投入、行業的相對獨立性,使其畢業生本身也不具備較大的“轉行”空間。

同時,相關度也不一定與待遇存在明確關聯。在教育行業,吐槽自己“工作艱辛,待遇奇低”的老師們不在少數。而早早擺脫所學的畢業生,也許可以在其它領域謀得更理想的收益。

更何況,一個大的趨勢是:換工作,早已成為年輕人的平常。

以《報告》中公布的離職率數據來看,2018屆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多在兩成以上,其中藝術學最高——近三分之一的藝術學科畢業生會在半年內再換一份工作。位列其后的為文學、農學、經濟學等學科。

當然,單就藝術學,還可以有另外一種解釋維度:藝術專業出身的同學們,更具備自由、獨立的氣質,因此在“穩定”這一指標之外,也傾向接受更流動的工作狀態。

大數據剖析:工作與專業最不對口排行榜,你排在第幾?

將時間延伸到三年,除醫學與教育學,各學科的行業轉換率還是職業轉換率都不算低。

其中,藝術學、管理學與文學的畢業生,有約四成會在三年內轉換職業。當然,這其中的大多數人,是直接“轉行”。

大數據剖析:工作與專業最不對口排行榜,你排在第幾?

無論是離職還是轉行,背后的原因可以非常多樣:可能是職業前景不好的主動退出,也可能是工作崗位的被迫離開,同時也有個人志趣的因素。

比如熱度只增不減的互聯網公司與公務員系統,這兩個領域前景看好,且諸多崗位并不設置專業要求,因此吸引了無數的年輕人涌入。

此外,離職、轉行的數據里還藏有一個富有想象力的說法——跳槽。跳槽多與“被挖”相連。由此帶來的可能是包括薪資在內的一系列工作待遇的提升。

一個常見的情況是,在公司耕耘數年,卻不如近期跳槽進來的人薪資高??僧斈愠蔀楹笳?,你自然也會美滋滋。

尤其是在傳媒、互聯網、經管等領域,頻繁地跳槽已成為常見現象,也成為年輕人努力擴展事業的重要途徑?!秷蟾妗凤@示,諸多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三年內的平均雇主數都在2-3個之間。

大數據剖析:工作與專業最不對口排行榜,你排在第幾?

職業決策,真的挺難

無論父母輩的人是否樂見,換工作的確已成為年輕群體中的日常。但由此反映的事實是,職業決策,真的是件挺難的事。

因為選什么工作,與選擇什么生活方式相連,而每個人的性情志趣又千差萬別。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職業決策提問,會引來各種不同的答案,每個人都可以高談闊論、引經據典,但這種回答很難照顧到你的內心世界。因此,萬千大學生才會在求職路上迷茫。

不過,對職業決策感到為難,也很正常。與決策有關的問題,都很難,因為我們并不知道不同的選擇會將我們帶向何處。

但這一現象可以得到優化——李文道、李西營等人的研究發現,大學生出現的職業決策困難,主要與缺乏信息、錯誤信念、缺乏動機等因素有關。[1][2][3]

一方面,大學中開設的職業規劃課基本上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內容,也是公認的“水課”;另一方面,在讀期間擺正心態,認清自我,同時對就業信息及時跟進和搜尋,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因此,在盡人事的前提下,免不了一句俗話:做你喜歡的工作,比什么選擇都好。當然,如果你什么工作都不喜歡,那就選個錢多的。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