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精彩閱讀關于大數據的常見誤解
關于大數據的常見誤解
2014-10-31
收藏

關于大數據的常見誤解

我時常聽創業者說自己的公司每天會生產/記錄很多的數據,雖然他們暫時還沒想明白怎么用這些數據,但把這些大數據都先存起來了。他們經常還說,通過這些大數據他們的產品/服務將得到很大的提升,仿佛這些大數據就是公司的救世主一樣。我不想討論這種觀點正確與否,但想在這里解釋兩個關于大數據的常見誤解:


一、大數據不等于信息

經常有人把大數據和信息當作同義詞來用。其實不然,數據指的是一個原始的數據點(無論是通過數字,文字,圖片還是視頻等等),信息則直接與內容掛鉤,需要有資訊性(informative)。數據越多,不一定就能代表信息越多,更能不能代表信息就會成比例增多。我們來看兩個簡單的例子:

          備份: 很多人如今已經會定期的對自己的硬盤進行備份。這個沒什么好多解釋的,每次備份都會創造出一組新的數據,但信息并沒有增多。
多個社交網站上的信息。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在多個社交網站上活躍,隨著我們上的社交網站越多,我們獲得的數據就會成比例的增多,我們獲得的信息雖然也會增多,但卻不會成比例的增多。不單單因為我們會互相轉發好友的微博(或者其他社交網站上的內容),更因為很多內容會十分類似,有些微博雖然具體文字不同,但表達的內容十分相似。
二、信息不等于智慧(Insight)

        好吧,現在我們去除了數據中所有重復的部分,也整合了內容類似的數據,現在我們剩下的全是信息了,這對我們就一定有用嗎?不一定,信息要能轉化成智慧,至少要滿足一下三個標準:

       可破譯性:這可能是個大數據時代特有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每天都會生產出大量的數據,卻還沒想好怎么用,因此,他們就將這些數據暫時非結構化(unstructured)的存儲起來。這些非結構化的數據卻不一定可破譯。比如說,你記錄了某客戶在你網站上三次翻頁的時間間隔:3秒,2秒,17秒,卻忘記標注這三個時間到底代表了什么,這些數據是信息(非重復性),卻不可破譯,因此不可能成為智慧。
關聯性。我們曾經對關聯性的重要性進行過解釋。這里不再贅述了,無關的信息,至多只是噪音。
         新穎性:這個和我前文舉的那個社交網站的例子類似,不同的是,這里的新穎性很多時候無法僅僅根據我們手上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判斷。舉個例子,某電子商務公司通過一組數據/信息,分析出了客戶愿意為當天送貨的產品多支付10塊錢,然后又通過另一組完全獨立的數據/信息得到了同樣的內容,這樣的情況下,后者就不具備新穎性。不幸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只有在處理了大量的數據和信息以后,才能判斷它們的新穎性。
            說了這么多,是想表達,其實我們手上有用的數據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多——大數據本身就是個耍噱頭的詞。在如今這個年代,一個普通的創業公司每天就能生產1GB以上的數據,稍微大一點的公司每天生產的數據都以TB來技術。但在花錢進行大數據分析之前,我們要意識到,數據不代表信息,更不代表智慧。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