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一天,數據控制了你……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前不能計算的東西正在逐漸量化,人們的生活漸漸地變成了各種指標,比如學術考核的分數、運動時的步數統計,食物被量化為熱量,睡眠被量化為深睡眠、淺睡眠……
身處一個被數字吞噬的時代,數字是否真的要吞噬我們的生活?如果生活被數據控制,我們將得到或失去什么?兩位學者帶來了他們對這些問題的解讀。
每個人都陷入了量化焦慮
解放周一:進入了大數據時代,似乎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數據衡量。不僅僅在中國,是不是全世界的人們都面臨這樣的問題?
禹衛華(上海交大大數據與創新傳播實驗室主任):當然,“量化生活”這一概念是個舶來品。2007年,美國科技雜志《連線》的兩位記者凱文·凱利和加里·沃爾夫就注意到了這樣的趨勢,并將其取名為“Quantified Self”,翻譯成中文即“量化自我”,指那些用數字來規范生活的人們。
人們現在都崇尚精致生活,精致化的表現就是精確化,食物、運動、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數字量化。
這樣的趨勢離不開科技的進步。之前,人們的生活中是沒有傳感器的,生活都是自然的狀態,人與人之間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F在有了手機,手機就是傳感器之一。
通過手機,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狀況、購買行為匯聚在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在向大數據庫傳遞信息。智能手機帶來的數字化生活就繞不開了。此外,隨著傳感器等裝置的體積越來越小、價格越來越便宜,原來看起來高大上的可穿戴設備也走入了尋常百姓家。如今,在淘寶上搜索“智能手環”四個字,能搜出2.87萬個寶貝,價格從不足百元到幾千元不等??梢哉f,生活中只要有傳感器的存在,量化就無法避免。
生活被量化,代表了一種社會的進步。比如公共衛生方面,可以通過醫療就診的數據來判斷流行??; 交通方面,可以通過數據了解交通狀況,緩解交通壓力; 對公共決策而言,有了數字就會更加精確……從這些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數據化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
解放周一:但當人們都在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而歡欣鼓舞時,大家也都陷入了一種新式社會病——“量化焦慮”。
禹衛華:我想,人們傾向于量化自我的一個原因是,人自身的感覺在退化,對自我的判斷能力在消失。
比如,以前人們都不用鬧鐘,但知道第二天要起早,就起得來?,F在,這個能力已經被鬧鐘消滅了。漸漸地,人的能力不斷地外化為機器。我們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無法作出完整判斷,所以必須讓機器來告訴自己。有了天氣預報的穿衣指數,許多人不再以體感的冷暖作為加減衣物的依據; 有了一天八杯水的健康忠告,人們不再以口渴為喝水的前提;睡眠好不好,自己已經不能判斷,要交給智能手環。生活越來越陷于數字的糾葛,而不是身體的自覺中,這就是量化焦慮。
然而生活如果都是數字,也未免太無聊了。外在的標準可以作為生活的參考,但絕不是唯一的目標,也不一定全都適合自己。
人要體悟樂趣,填補空虛,有時候反而需要一點不確定,需要一點未知和想象。而精確化的數字有可能壓縮了我們的想象空間。當我們用外在的量化標準去計算身體需求的時候,不要忘了更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內在感受。
追尋一種愜意的生活并不能以一個月或一年的數據和一系列圖表為目標。我所想的美好人生意味著每天都要以飽滿的姿態去演繹,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飛躍。它要求你用全新的目光看周圍的世界而不是那些小裝置。
很多人覺得,當生活被數據化以后,活著就像魚缸里的金魚,被觀賞、被束縛。所以,現在國外很多人在申請這樣的權利——被遺忘權。他們希望互聯網公司到一定時間,把留存的行為信息全部清除。這再次提醒我們:人有時候需要被遺忘。
解放周一:數據的便利也以隱私的讓渡為代價。越多的便利,意味著越多的隱私讓渡,越多的危機風險。
禹衛華:這非常讓人擔心,個人的消費數據是和個人身份信息聯系在一起的,生活軌跡數據和唯一識別碼匹配,信息安全特別容易出問題。我們在探討生活不能被量化之外,還要促進數據安全。
很多時候,如果生活還有樂趣,就是人們還有隱私,還能享受自己的個人空間,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權利。數字化越來越豐富,渠道越來越多,你的所有信息都可能被共享,這或許也是在量化時代,我們面臨的另一個重大挑戰。
生命和情感不能被量化
解放周一:把整個世界用數字的方式來看待,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會有怎樣的影響?
王德峰(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積極的一面,可以通過量化的原則來實現技術控制,把社會資源整合度提高。這樣的話,生產效率就會提高,社會就會進步。
但是一件事情有積極的一面,就會有消極的一面。比如說科學領域,科學研究成果都被量化地描述了,沒有人再看重好奇心??蒲袡C構、高等教育成果用的都是量化指標。你去判斷一所學校是不是具備科研能力,就看它的國家重點項目、論文數量、研究經費、博士點多少等等,這些全是數量,未必代表真正的質量。同樣,人們判斷一所中學的地位,首先看升學率,這依然是數量。
基礎教育內容也是被量化的。如果一張有20道題的卷子,學生答錯了19題,但其中1道題回答得很有創見,老師當然會認定其不及格。成績也是量化的,而學生的創見則被淹沒其中,難以察覺,更別說因材施教。
再說文化產業,票房高是電影的核心指標。無論電影內容好不好,只要有票房,抓眼球,它就能收獲成功。于是越來越多的電影迎合大眾口味,追求數量,而失去藝術價值和獨立思考。
解放周一:似乎從古至今,讓事情越來越精確,讓社會可以被數量化描述,已經成為文明進步的代名詞。量化的世界觀是從何時開始的?
王德峰:在亞里士多德的時代,人們對生活和世界的討論會窮極根本,追問一些形而上的終極問題。然而科學主義興起,自然科學的數理分析,讓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人類開始了對大自然的數據化,似乎所有問題,都可以轉變成數學關系。人們試圖以數學方程來解釋宇宙和生命萬物,以為任何事情都可以納入方程進行計算。
從伽利略開始,人們就不再問“為什么”,而是問“怎么樣”。到西方文明走入資本主義之時,資本就是不斷增值的貨幣,增值就是量化目標、數字目標,一定時間里要達到一定的效率。資本的競爭更是數字的競爭。
而在我國,我記得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的標語寫的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就意味著資本的生命力是通過計算得到的。我們也開始把數字和價值畫上等號。比較顯著的就是經濟領域,人們用數字建立經濟的模型,預測和管理社會的種種。漸漸地,大家有了一種錯覺,認為所有復雜的事情都能被量化,也只有在量化以后,我們才能達到對人的很好控制、對社會的精細管理。
然而,全盤量化的社會,讓人們漠視生命、漠視情感。人活著要追求價值,不是吃飽穿暖就夠了,生命的感受和生命的意義不是量化的富足能夠賦予的。但如今,人們正在把自己量化,表現出來的是生命意義的虛無、情感的虛無。
解放周一: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還要做到不被數據所束縛,對此,您有什么建議?
王德峰:從個體來說,我們當然無法與這個時代脫離,我們在資本市場工作、生活,就不得不受量化的影響。但是,工作之外,在生活中,我建議人們擺脫效率原則,擺脫量化控制。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定的覺悟,要有哲學的修養、有精神的指引?,F在很多人很關注儒家、道家文化,并身體力行,我覺得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如果從大的方向來講,任何事物在發展中都會產生否定自己的力量。比如說,普遍的觀點是資本的發展就是不斷自我增值,但馬克思曾說,資本的發展也是在不斷否定自己。如今,我們看到了信息技術發展的好處,但它也會反過來控制我們,而人們對此也已有所察覺。
事實上,情懷、品位、境界、意義,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基本品質,是一個社會的基調所在,是一個社會精神文明和文化程度的核心,是一個社會培養什么樣的人的標準和尺度,是在本質上促進人類歷史前進的力量。
當然,我們不是不要信息技術,而是不能讓它成為我們的主宰。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惫畔ED哲學家蘇格拉底也說過:“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钡侵匾氖怯涀∥覀兛梢詫徱曀?,不可以量化它。我想,人類重返智慧,不應只滿足于技術與數字。
◇鏈接◇生活中的量化,你中了幾招
有人說,身在大數據時代,有些人的標配生活,是一顰一笑、一步一搖統統都被數據掌控,為獲得某個數據而沾沾自喜,達不到則繼續發力??纯匆韵旅枋龅臄祿?,你是否也中招了呢?
戀愛結婚看顏值看存款
以前的擇偶標準是什么?善良、孝順、有責任心……現在呢?最重要的是看顏值,顏值不夠,身材來湊,男人看女人三圍,女人看男人身高,相親見面之前,如果數字對不上連看的欲望都沒有。
婚姻同理,在量化生活的時代,現實主義者陷在數字的怪圈里不能自拔,看財富看存款,一串數字才代表這個人值不值得相伴一生。
“經濟適用男”、“經濟適用女”、“白富美”、“高富帥”這些標簽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成了很多人的擇偶標準,是人們追尋幸福時的量化嘗試。
對此,中國婚姻家庭咨詢救助網首席心理專家宋家玉認為,愛情沒有標準答案,不論是“經濟適用男”還是“鉆石王老五”,把這些標簽當做擇偶標準是不合適的。而且人們的標準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這些并非是幸?;橐龅拇~,怎么能量化呢?
運動步數看數據還是看成果
8000步不完美,10000步才夠贊。夏日炎炎,微信運動里的“明爭暗斗”愈發激烈,多的是為步數費盡心思的小伙伴。運動固然重要,但比運動更重要的是大汗淋漓后計算出的“數據”,數字越高越有成就感。數據時代里的小伙伴大抵是這樣——氣喘吁吁地拖著雙腿在跑步機上運動,絲毫不管汗水已經模糊了視線,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還沒跑夠半小時。
以微信運動來說,現在流行的一些計步軟件在使用前,會要求用戶輸入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然后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告訴用戶每天需要消耗多少大卡的熱量,走多少公里,需要多長時間等等。這樣一來,以前人們那種為了增強心肺功能或者鍛煉身體的靈活性和力量而運動的想法便少了很多,大部分人的運動目的不再單純,而是為了達到這些數據標準。他們認為,這些數據是科學的,只要嚴格按照這些數據來進行鍛煉,一定會達到健身的目的。慢慢地,人們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一種設定健身目標的習慣,然后通過這些數據來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態。
如果嚴格按照運動軟件所提供的參考值完成任務,就能達到健身鍛煉的目的嗎?山西大學體育學院的老師劉宏強表示,從科學性來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運動還是可行的,至于運動效果,那就得因人而異了?!耙驗榻∩淼娜巳豪?,每個人的出發點不一樣,要達到的目的和要求也不一樣。對于真正從事運動的運動型人群來說,他們的目的是要健康健身。那么如果每天僅靠走路來鍛煉,運動量就太小了。而對于想要達到健康減肥的人群來說,這樣做還是有效果的。不過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健身要求以及身體狀態,不能盲目地被數據牽著走,也不能為了在數據上領先,而忽略健身的效果?!?
卡路里吃的是食物還是熱量
一只雞蛋75卡路里,蛋黃60卡路里,蛋白15卡路里,那么“蛋黃再見”;1只魚丸15卡路里,3只貢丸40卡路里,那么“貢丸out”……如今,很多人吃飯都不以喜好為標準,而以卡路里為第一準則。瘦身族的手機里藏著一份完整的卡路里對照表,隨時隨地可以供他們選擇熱量最低的食物。
而在一些減肥類APP中,除了將運動數據化以外,還會對食物的攝取量進行數據分析。當你輸入早、中、晚三餐的種類和數量后,系統會分析出你所攝入的熱量有多少大卡,超出多少或者還可攝入多少,并根據你的身高、體重等資料給出一份健康報告。
劉宏強認為,人們吃飯應該籠統一些,不應該只看卡路里,這是一種過度追求數據化的現象。吃飯本來就是一種享受的過程,美食一般都可以提供人們所需的能量。如果為了減肥,也不需要精確到每一卡路里,還是要飲食配合運動。
吃喝玩樂只看評分,不問喜好
如今,無論看電影還是吃飯,你只需要看看評分就可以決定。和朋友外出,第一件事就是看豆瓣上的電影評分和點評平臺上的美食評分。
漸漸地,人們不需要以自己的喜好為主,只管看評分,心里必定還會安慰自己一番,評分高的一定難吃不到哪里去,評分低的肯定很難吃。
食物和愛好很多都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單憑一個評分就來斷定喜好,難免還是有些武斷。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CDA數據分析師證書考試體系(更新于2025年05月22日)
2025-05-26解碼數據基因:從數字敏感度到邏輯思維 每當看到超市貨架上商品的排列變化,你是否會聯想到背后的銷售數據波動?三年前在零售行 ...
2025-05-23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 AI 為何能夠加速數據分析、如何在每個步驟中實現數據分析自動化以及使用哪些工具。 數據分析中的AI是什么 ...
2025-05-20當數據遇見人生:我的第一個分析項目 記得三年前接手第一個數據分析項目時,我面對Excel里密密麻麻的銷售數據手足無措。那些跳動 ...
2025-05-20在數字化運營的時代,企業每天都在產生海量數據:用戶點擊行為、商品銷售記錄、廣告投放反饋…… 這些數據就像散落的拼圖,而相 ...
2025-05-19在當今數字化營銷時代,小紅書作為國內領先的社交電商平臺,其銷售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通過對小紅書銷售數據的深入分析, ...
2025-05-16Excel作為最常用的數據分析工具,有沒有什么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使用excel表格,只要輕松幾步甚至輸入幾項指令就能搞定呢? ...
2025-05-15數據,如同無形的燃料,驅動著現代社會的運轉。從全球互聯網用戶每天產生的2.5億TB數據,到制造業的傳感器、金融交易 ...
2025-05-15大數據是什么_數據分析師培訓 其實,現在的大數據指的并不僅僅是海量數據,更準確而言是對大數據分析的方法。傳統的數 ...
2025-05-14CDA持證人簡介: 萬木,CDA L1持證人,某電商中廠BI工程師 ,5年數據經驗1年BI內訓師,高級數據分析師,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 ...
2025-05-13CDA持證人簡介: 王明月 ,CDA 數據分析師二級持證人,2年數據產品工作經驗,管理學博士在讀。 學習入口:https://edu.cda.cn/g ...
2025-05-12CDA持證人簡介: 楊貞璽 ,CDA一級持證人,鄭州大學情報學碩士研究生,某上市公司數據分析師。 學習入口:https://edu.cda.cn/g ...
2025-05-09CDA持證人簡介 程靖 CDA會員大咖,暢銷書《小白學產品》作者,13年頂級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相關經驗,曾在百度、美團、阿里等 ...
2025-05-07相信很多做數據分析的小伙伴,都接到過一些高階的數據分析需求,實現的過程需要用到一些數據獲取,數據清洗轉換,建模方法等,這 ...
2025-05-06以下的文章內容來源于劉靜老師的專欄,如果您想閱讀專欄《10大業務分析模型突破業務瓶頸》,點擊下方鏈接 https://edu.cda.cn/g ...
2025-04-30CDA持證人簡介: 邱立峰 CDA 數據分析師二級持證人,數字化轉型專家,數據治理專家,高級數據分析師,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 ...
2025-04-29CDA持證人簡介: 程靖 CDA會員大咖,暢銷書《小白學產品》作者,13年頂級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相關經驗,曾在百度,美團,阿里等 ...
2025-04-28CDA持證人簡介: 居瑜 ,CDA一級持證人國企財務經理,13年財務管理運營經驗,在數據分析就業和實踐經驗方面有著豐富的積累和經 ...
2025-04-27數據分析在當今信息時代發揮著重要作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是一種關鍵的統計方法,用于比較三個或更多獨立樣本組 ...
2025-04-25CDA持證人簡介: 居瑜 ,CDA一級持證人國企財務經理,13年財務管理運營經驗,在數據分析就業和實踐經驗方面有著豐富的積累和經 ...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