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職業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
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
2015-11-01
收藏

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


 近日,關于網易郵箱用戶數據庫疑似遭泄露的消息在網上引起波瀾,涉及數據達數億條。此前,第三方支付機構也被曝出存在實名認證漏洞,還有一些第三方支付曝出泄露客戶信息、賬戶被盜刷等問題。有調查顯示,76%的被調查者認為個人信息在大數據時代更容易被泄露。在過去一年中,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泄露過。調查中,對大數據使用以及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有20%的受訪者認為要“加大懲罰力度,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

  消費者看病后,接到保健服務、健康管理公司的推銷電話;購車購房后,保險公司很快就跟消費者取得聯系;生完寶寶剛離開醫院產科的女士,推銷奶粉、嬰兒服務的電話、郵件、短信就絡繹不絕,推銷人員甚至直接加上了消費者的社交賬號。不少用戶在網上隨意搜索地點、物品,很快就有相應的旅行產品、相關門類的商品出現在推薦欄。

  這些非常常見的現象,反映出的共同問題都在于,消費者在完成某方面消費行為,或完成某類主題的網絡瀏覽后,其個人基本信息悄無聲息的被披露給相關的商品或服務供應商。如果刨除病毒攻擊、木馬植入因素,披露消費者信息的,很多情況下就是電商平臺、醫院、電信企業、汽車及房地產銷售企業(直接轉讓信息);還有一種可能,是社交網絡、支付平臺、網絡安全軟件,或安裝在手機、PC端的其他軟件或消費者,或消費者瀏覽過的網站、使用過的手機應用,主動捕捉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經過提取挖掘后作為重要的數據資產,與相關企業分享使用或出售給其他企業使用。

  上述兩種情況,共同特征就在于搜集、挖掘分析、對外分享或出售消費者信息,并未經過消費者本人的許可,或是故意將信息授權條款加入到內容繁復的網站登錄、軟件和APP許可聲明之中。隨著國內外網絡企業跨界整合的提速,一些社交網絡、第三方支付機構、電商網絡及其他應用軟件建立了密切的結盟合作關系,甚至通過并購整合,成為了同一家集團公司掌控的分支機構——企業鼓勵消費者跨網站、軟件應用相互綁定身份,借此可以驗證消費者個人身份信息、社會關系信息、賬戶信息,結合個人網絡行為信息、設備信息等多方面信息,開展更趨精確的數據挖掘和預測分析。

  當企業可以非常精準預測消費者行為后,確實能夠更有針對性的開展營銷,提高客戶服務水平,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企業的行為方式也將變得更為智能化,可以更高效率的把握消費者痛點,實施消費者更難以抵擋的誘導和操縱。

  數量更多、更為翔實、(經過多來源信息比對驗證)精確度更高的消費者信息,商業價值非??捎^。但很少有人意識到,多來源信息的結合,也意味著信息發送外泄的出口增多,大型企業實施數據安全管理的難度因而提升,一旦發生數據泄露,消費者多方面、多來源隱私信息就將毫無保留的呈現在黑客面前,甚至大庭廣眾之下。

  非但如此,未經消費者個人許可,企業方面超范圍開展的數據利用,還可能給消費者帶來損失。美國計算機科學專家埃里克·西格爾在《大數據預測》就舉例指出,已經有社交網站為用戶提供未來職業選項的預測服務,也同時為雇主服務預測員工的離職傾向,后一指數較高的員工將很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職場競爭的犧牲品。又如,醫療機構通過購買其他來源的數據,經分析預判某些病患經搶救仍將無法存活,就會拒絕救治這些病患。

  筆者以為,國家有關部門應致力于分別從立法、行政執法、司法、公益救助四個方面,扎緊籬笆,加強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在立法環節,應出臺規范的消費者授權個人信息使用條款,網絡企業以免費或低價產品、服務換取消費者個人信息授權后,需要嚴格依照授權要求開展數據挖掘分析,不得以任何方式在未經消費者許可授權或超出授權范圍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例如,不得在僅獲得消費者個人基本信息授權的情況下,自行挖掘獲取消費者的社會關系、賬戶,結合消費者個人網絡行為等信息開展商業開發利用)。要提高對違法違規非法采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做法的罰款數額,完善處罰方式,加大這方面違法違規案件的通報范圍,形成強有力的震懾。

  在行政執法環節,應明確公安機關、網絡信息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單位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職責分工,各部門各司其職,有效加強重點監管,加大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抽查力度,暢通舉報渠道,嚴格依法依規處置這方面的侵權案件。在司法、公益救助方面,可以考慮以政府購買的方式,在各地設立消費者就個人信息泄露起訴相關企業的救助基金,為起訴個人提供部分資助,鼓勵消費者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