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職業發展大數據挖掘學生個性 互聯網+能否破解“上學難”
大數據挖掘學生個性 互聯網+能否破解“上學難”
2015-12-05
收藏

數據挖掘學生個性 互聯網+能否破解“上學難”


走進生活的互聯網+

  一個毫無教學經驗的美國人薩爾曼·可汗錄制的數學教學視頻,讓美國2萬多所學校的數學老師和學生們為之傾倒。課堂上,學生們觀看這些視頻,老師不再講課,只負責答疑。這些視頻簡明、生動、易懂,共有4800集,多數時候10分鐘內便可讓學生理解一個數學概念,其在互聯網上的點擊率已接近5億次,共有4800萬人觀看。美國雜志《福布斯》刊文稱這是一個一萬億美元的商業機會。一根網線、一個超炫的新技術或許就能打破教育的傳統模式,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在互聯網+時代,似乎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盡技術之所能讓人們學習

  薩爾曼·可汗如今在網上開設了可汗學院,他把視頻放在免費網站上,其月訪問量達到了500萬人次,而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式課程網站月訪問量不過只有150萬人次。比爾·蓋茨對此評價說:“薩爾曼·可汗是一個盡一切所能利用技術讓更多人學到知識的先鋒?!彼J為這是“一場革命的開始”。

  的確,傳統的黑板教案灌輸性教學,已經使學生厭煩。那么,如何在僅有的四十五分鐘之內做到讓學生高質量的吸收呢?這不僅需要老師個性化的語言表達特色,更需要運用科技做出圖文并茂的高質量資源,不斷地給學生以腦洞大開的想象啟迪。這就是所謂的精品課程,如今“慕課”的崛起,就以打造這樣的精品課程為競爭力。

  慕課可以通過軟件技術達到視聽兼具的效果,把枯燥無味的東西變得生動有趣。比如建筑學課上的紀錄片,解剖學課上的視覺化電教室解剖效果,這對學生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慕課,老師的職能將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他們還是實踐體驗的引導者和開拓者。

  盡管有人預測說,未來的學校將不再有建筑和圍墻,人們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學習,并獲得學位證書。但也有人認為,在未來教育模式比例劃分中,教學約占50%,慕課約占15%,其余的是自播課。

  暫且不論學校的“圍墻”會不會消失,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可汗學院和“慕課”的興起,給傳統教育帶來的啟示還在于,教師的教學經驗不再被局限于學校和班級的有限空間,而成為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復制和易于傳遞的形式。

  河南新鄉市太行山下的金章小學今年9月體驗了在線教育這種新課堂,這個山區小學師資力量極度匱乏,250多名學生,只有10名教師,并且與全鄉6個小學共用一個全職英語老師。通過在線直播課的形式,這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們得以與北京的外教老師和手工課老師共同上課,通過屏幕和話筒來交流。目前,這個項目的推動者淘寶教育已經為這些孩子制定了一學期的語文和英語課程。

  “上學難”其焦點在于師資和資源在時空上分布的不均衡,而互聯網卻恰恰能在這兩點上有所突破。未來,在對鄉村進行教育幫扶時,或許不應局限于建一所校舍,買一批文具,而應該通過鋪設光纖網絡、配置攝像頭、電腦和投影儀,將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互聯網與師資力量薄弱的鄉村對接,實現人才和資源的軟性幫扶,讓鄉村的學生能享受到城市里的優質教育。

  大數據充分挖掘學生個性

  教育行業剛剛開始跟上數字革命的腳步,前景廣闊。盡管大多數反對者譴責學生坐在電腦前學習,但是大部分業內人士都知道,更加有效地利用新的技術成果將老師的時間用在與學生的交流上,才是數字時代真正可挖掘的金礦。

  先從我們最熟悉的一些傳統數據看起。在教育學院、學校檔案室中,是否有堆積如山的試卷和調查表?我們朦朦朧朧地意識到,這些資料是有價值的,但卻困惑于這些數據究竟能說明哪些成績以外的深層次問題,該如何去處理與統計?這些數據究竟可不可信、有沒有代表性?數據又如何成為決策的依據?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過美國的教育研究者們,因此他們早在1968年就在教育部成立了全美教育數據統計中心。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反復試錯,終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數據處理方法的方法論,并在2002年通過了《教育科學改革法》,明確了數據在教育決策中的決定性地位——所有教育政策的制定都必須由實證數據進行支持。同年,美國教育研究所與全美教育數據中心合并重組后,成立了教育科學研究院(IES),成為全美最重要的教育決策咨詢機構。

  在大數據支持下的互聯網教育更天然地支持個性化。這是一個用戶建模的過程,初始數據是學生的年齡、性別、生理、家庭背景、興趣愛好,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還會進行動態建模,根據其表現不斷調整教學方案和內容,并最終在保證基礎教育的條件下充分挖掘個人專業潛力,實現人盡其才。

  奧巴馬連任美國總統的勝利被世界媒體與科技界總結為一場“大數據”的勝利。奧巴馬的數據團隊對數以千萬計的選民郵件進行大數據挖掘,精確預測出了更可能擁護奧巴馬的選民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從而幫助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競選經費處于劣勢情況下,實現連任的總統。這告訴我們,只要數據量夠大,夠及時,挖掘夠深刻,我們完全可以分析出每個選民的投票概率。這一幕未來也會出現在教育領域,大數據在教育中應用,會讓我們能夠“走近每一個真實的學生?!?/span>

  隨處可得將是未來的趨勢

  2015年,在我國的手機應用市場,拍照搜題類應用變得非?;馃?。學霸君、阿凡題、學習寶等移動應用的出現,讓老師住進了學生的口袋里,據了解,提供類似業務的約有上百家企業。

  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隨時可得”成為標準的互聯網應用模式,這種模式應用到教育上,就是隨時隨地有人幫你解答不會的問題,就像身邊攜帶了一位老師。有不懂的知識,用移動終端就可以找到對應的老師講解,而傳統面授教學則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ヂ摼W教育的未來是這樣的,學生和學生家長用手機或平板電腦輕輕一點,線上教師就應聲而來,想選什么老師就選什么老師,效果不好隨時換新的老師,而且價格至少便宜一大半。傳統面授環境下,學生和教師需要到指定地點上課,上2小時的輔導課,學生和老師至少需要額外花費一小時的時間用在路途上,而線上授課則免去了來回奔波之苦,在效率上更勝一籌。在線教育將會成為跟自來水一樣的即開即用式日常服務,從而實現對傳統教育培訓的顛覆。

  或許70后的家長們對線上教育還心存芥蒂,處于半信半疑的狀態。但是,有很多80后家長,自身也是在互聯網時代中成長起來的。所以當未來的三五年內,更多的80后、90后新生代父母成為家長的主力軍時,就是互聯網教育的爆發之日。

  最后要說的是,未來,越來越多的工具會進入學校的課堂,這些工具將像20世紀的計算機實驗室一樣以共享資源的形式出現在學校。最終,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3D眼鏡等數字設備將無處不在。學生將使用這些設備來探索和測試在人文學科,數學,科學上的想法,而學生們對電腦的關注反而會下降,因為它的很多功能將被集成在其他的工具中。

  一個科技、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正與我們同行。雖然現在互聯網教育的未來還不是很明晰,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三年五年內將會出現另一番景象。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