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名單,消息一出這勢必又將開啟新一輪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高潮,對于各大數字化供應商而言又是一波重大的利好,而老楊此時要說的是:
中小企業不是唐僧肉,也不是試驗場,供應商首要要搞清楚中小企業缺什么,然后在去做服務,而中小企業自身也要搞清楚自己缺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不要盲目去追流行、盲目向所謂的標桿看齊,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當前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風口下缺的很多:缺意識、缺技術、缺人才、缺管理、缺資金、缺能力.....總之一句話什么都缺。
在老楊所接觸的中小企業中,當面臨數字化化轉型時會有如下四痛:
第一,基礎之痛:
1. 數字化意識;
2. 數字化思維;
3. IT基礎設施;
4. 數字化人才;
5. 數字化能力;
第二,流程之痛:
1. 不知流程為何物;
2. 日常管理流程缺失或者不完整;
3. 流程與工作任務混為一灘;
4. 流程管理制度缺失;
5. 流程運營管理機制缺失;
6. 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流程各自為政;
第三,數據之痛:
1. 數據碎片化;
2. 數據的及時性、完整性、準確性是硬傷;
3. 缺乏
數據標準;
4. 缺乏數據分析能力;
5.
數據安全意識薄弱,
數據安全隱患大;
第四,管理之痛
1. 粗放型管理,在意識上易把繁瑣當精細,容易進入繁瑣管理的誤區;
2. 部門之間協同性差,缺乏統一的溝通機制;
3. 組織架構混亂,人員管理職責不明,權責不分;
4. 缺乏數字化管理思維,未行為系統的數字化管理行為;
5. 管理與數字化缺乏融合能力;
6. 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能力缺失;
以上中小企業基礎之痛、流程之痛、數據之痛、管理之痛影響著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有時候企業需要借助外腦來實現數字化及管理轉型升級,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兩次的培訓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需要長期的過程輔導,重要的是企業的一把手必須重視,且全心投入數字化轉型建設全過程。
為什么當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
老楊認為:
第一,就是管理層數字化與管理的融合能力欠缺;
第二,就是軟件公司缺乏輕咨詢管理能力,無法在管理上與企業達成共識,總是試圖用技術思維去改變傳統管理思維,總是要管理去適應技術;而粗放的毫無標準化的管理又難以適應固化的系統功能,管理的隨意性也與系統嚴謹的流程性格格不入,所以造成了中小企業轉型難。
那么針對中小企業轉型有何策略?
老楊接觸過的很多中小企業都有引進與實施ERP系統的痛苦經歷,落地難應用難是最大的問題。為什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都以失敗告終?
老楊認為思想的轉變很重要,從傳統到數字化管理模式,需要企業員工全面認知數字化,深度了解數字化,需要一個軟著陸的過程,而非一刀切,粗暴式的落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根據企業現狀進行循序漸進式、策略式推進,在意識的基礎上先教育引導,讓其徹底搞清楚數字化轉型的概念、與傳統的對比優勢、為什么要數字化、好處在哪里、會有什么問題、問題出在哪里、如何解決、如何鞏固數字化成果等,這就如治病救人,一開始不管病人身體如何就直接上猛藥,結果就是加速“送”人,所以正確的方式就是先調理病人的身體,逐步用藥加量,待病人身體狀況轉好用再用猛藥攻之,方可藥到病除,中小企業做數字化轉型就是要這樣徐徐圖之。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如何開局?
數字化零基礎的中小企業數字化建設的開局必須準確找到一個切入點,這個點必須是痛點,能夠快速看到效果,建議以部門級應用為主,如果在協同沒有實現的基礎上就搞ERP,會死的很難看,說實話,ERP能夠真正搞通的企業也沒多少家;如果一開始就想著做各種系統打通,說實話成功率也不會太高;還有一開始也不不要玩大數據,基礎數據都沒有,
數據質量都沒保障,玩大數據也不是一樣扯蛋嗎?
所以,開局必須以解決痛點,提升企業數字化信心為目的,因為中小企業可投入的數字化資源有限,經不起折騰。通過一個點逐步滲透至各個場景,同時在建設過程中要為企業培養數字化人才,“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讓企業自行快速解決問題,同時也降低了以后的售后服務壓力,這才是真確的打開方式。
那么如何面對中小企業數字化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最核心的還是資金問題,這個時候很多軟件企業可能會說中小企業吝嗇,其實大部分情況下是無奈,因為企業首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來自市場的銷售壓力,生存都是問題哪里還有資金、精力來做數字化,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做數字化同樣面臨著壓力與風險,所以在有限的資金下如何做數字化,如何做好數字化,讓企業看到效果并愿意持續投入是當前軟件企業需要重新認知的課題。
老楊認為中小企業最開始需要的是工具化的軟件,用來提升效率,而非平臺化的、復雜的系統來改善管理,所以路徑錯了,再如何努力都是枉然。同時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需要的是持續陪跑的數字化建設供應商,而非短暫的合作關系,這需要軟件公司有持續提供服務的能力與共同成長的初心,如果以利潤為核心來做中小企業數字化,成功率低的原因就在此。
那么軟件公司如何針對中小企業開展正確的數字化轉型工作?
老楊建議軟件公司要學會 望、聞、問、切:
1.望:看場景,尋真相
認真去看一下企業的各種工作場景,例如辦公場景、IT基礎場景、生產車間、倉儲物流等關鍵地點,看員工的工作模式、狀態、辦事流程,有哪些可改進之處;
2.聞:感受文化,定位核心領導
通過感受工作場景,通過溝通交流,用心即可感受到獨特的企業特色文化,要記住的是真正的企業文化并不一定是掛在墻上,掛在墻上的也非真文化,必須從第三方視角用心去感受,同時要找準在各個部門的核心領導、企業的決策層,要知道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靈魂不是技術,核心決策人物才是關鍵;
3.問:尋痛點,找入點
通過深入的業務調研,找到企業的痛點,而非癢點,要注意的是企業的痛點也要學會分級,分步解決;最難的是要找準一個最優的切入點,讓數字化在短時間內贏得認同,體現價值;
4.切:深入場景,找核心矛盾
找到痛點,確定切入點以后,一定要深入痛點的應用場景,找尋核心矛盾,確定數字化最優解,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這種最優解應該是以最小的投入與代價獲取最直觀最有效的成果。
而對于零基礎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工作,老楊始終認為慢即是快,要根據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個性化的方案,當前中小企業數字化建設最大的誤區就是喜歡照抄,而軟件公司因項目規模小利潤少,也懶得深度調研,去制定個性化的轉型方案,直接將企業往“復制”的溝里去帶,基礎數據還不知道在哪里,就大談數據化、智能化,把企業搞的熱血沸騰,然而結果卻是軟件公司以利潤為核心,企業花多少錢就做多少事,從而讓企業由滿滿的歡心,跌入失望的冰窟,日常管理能力與數字化系統的不匹配,更讓實施效果直接兩折起步體現,從此以后軟件公司也背上了“欺騙”的罵名。
所以對于中小企業數字化建設而言,深度的服務是核心,深度的融入是基礎,持續的陪跑是關鍵,利益的驅使只能讓數字化價值漸行漸遠。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在何方?
老楊認為,針對中小企業的現狀,應采取“慢即是快”的建設策略:
第一,讓企業了解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及內涵,摸清企業當前的現狀、痛點、管理能力,對癥下藥,制定轉型策略,而非一個通用方案;
第二,進行工具化系統建設的同時,協助企業進行流程梳理、優化、各種標準化、制度化建設,這是系統得以正常運行的保障;
第三,在工具化應用的經驗基礎上,打通工作應用場景的各個環節,實現平臺化、數據化,要以運營的高度做轉型,以數據為基礎開展各場景管理工作;
針對以上建設路徑,老楊認為中小企業當前缺乏的是以“共同成長”為初心,具有輕咨詢管理能力,且能持續陪跑的軟件公司來協助企業進行轉型建設。而企業也需逐步做各種管理轉型,以適應新技術下的各種管理升級。所以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慢慢,都需甲乙雙方上下求索。
文章來源于湘江數評 ,作者老楊
CDA數據分析師考試相關入口一覽(建議收藏):
? 想報名CDA認證考試,點擊>>>
“CDA報名”
了解CDA考試詳情;
? 想學習CDA考試教材,點擊>>> “CDA教材” 了解CDA考試詳情;
? 想加入CDA考試題庫,點擊>>> “CDA題庫” 了解CDA考試詳情;
? 想了解CDA考試含金量,點擊>>> “CDA含金量” 了解CDA考試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