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職業發展如何擁抱大數據時代(2)_數據分析師
如何擁抱大數據時代(2)_數據分析師
2014-12-29
收藏

如何擁抱大數據時代(2)_數據分析師


大數據應用是把雙刃利劍

  記者:大數據在商業以及城市安全防范等領域已經有很多應用的成功案例,大數據將會給教育領域帶來怎樣的變革?

  袁衛:大數據將對教育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目前可以預見的,我想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成長環境、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等,有利于教育者對學生加深了解,有利于因材施教,使得根據學生個人興趣、特長、能力進行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二是帶來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改變,立體化教學、案例教學、互動教學等方式的運用使得教學更加生動,MOOCs(慕課)就是大數據時代教學變革的一個例子。大數據可以促進全世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發揮每個教師的優勢特長。大數據將對教育產生一系列的深遠影響,不可低估。

  記者:但是,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可能會導致侵犯他人隱私的情況發生,對此您怎么看?

  袁衛:在大數據時代,個人的相關數據信息輕易可得,個人隱私越來越不安全。其實不僅僅是個人隱私,包括國家安全和企業的商業機密,也受到很大的威脅。怎么辦?我認為對于國家而言,一方面要積極推進數據對外開放,凡是不涉及個人隱私、國家安全和商業機密的數據,都應該公開,這樣才能避免形成數據孤島,充分發掘和利用數據資源;另一方面,在開放數據的同時要加強相關立法,這兩個方面是互相補充的,只有這樣,才能趕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揮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經濟大國的數據資源優勢。

  從個人的角度講,要加強個人信息防護意識,在上網發布相關信息時,要了解哪些是可以發的,哪些是不能發的,以免給自己帶來困擾。

  兩個“交叉”探索人才培養之道

  記者:據了解,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和首都經貿大學5所高校組建了一個協同創新平臺,以“應用統計專業碩士”為載體培養大數據分析方面的人才。為何要采取這種多校合作的培養模式?

  袁衛:之所以采用這種協同創新、5校合作的培養模式,完全是由大數據人才的特點決定的。第一個特點,大數據人才是多學科交叉型人才,不是某一個學科可以單獨培養的。大家知道,現在進行數據分析,要有數據庫和軟件等計算機方面的知識,還要有數學和統計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這就涉及到中國學科體系中“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培養出的畢業生到了單位,可能還需要財經、新聞、生物醫學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所以,大數據人才的培養,也需要計算機、統計學、數學等多學科共同參與。

  第二個特點,這是一類應用型人才,必須重視實踐環節。他們畢業后不是去做研究,而是投身業界,要能很快上手。這樣的人才培養,不是僅在學校、在實驗室、研究室里就能夠培養出來的,而是要到實踐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這個協同創新平臺,不僅有5所高校參與,還有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十余家媒體,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大數據公司和用人單位,包括云計算的一些基地共同參與,是一個“政、企、產、學、研”一體的人才培養平臺,也就是說,人才培養環節是交叉的。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為什么把人才培養的層次定位于碩士?目前全國有200多所本科院校開設統計學專業,75所高校設有統計學博士點,78所高校開辦“應用統計碩士”專業學位。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改革最急需的人才是碩士層次的,正好我們有“應用統計專業碩士”這樣一個新的專業學位,利用這樣一個協同創新平臺來培養大數據人才,也與專業學位的改革精神相一致。

  記者:這個大數據人才的培養方案,如何體現出“兩個交叉”?

  袁衛:5所學校參與培養,就是出于學科交叉的考慮。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的學科、專業設置是綜合的、應用的,理論和應用兼而有之,應用領域涉及衛生、健康、經濟、社會、管理等,總體實力較強。而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大家都知道,他們在計算機、數學和統計理論研究方面相當強,掌握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前沿。中央財經大學和首都經貿大學是財經類為主的院校,這兩所學校側重于應用人才的培養,特別是面向經濟、管理、社會這樣的領域。他們和很多行業企業、金融機構有著密切聯系。這5所高校分別屬于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國科學院的高校和地方高校3種類型,各有特色,優勢互補,能夠建成一個很好的、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協同體。

  培養環節的交叉,主要體現在企業、用人單位的參與上。上面提到,有這么多的大數據企業、媒體單位參與合作。他們把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帶來,大家一起研究解決;他們把企業運作過程中產生的大數據拿過來,學生直接用這些真實的數據進行訓練和研究。

  記者:據了解,對這批大數據人才的培養,將采取團隊教學的方式?

  袁衛:我們經過多次研討,并參考了美國頂尖的20所大學大數據人才培養的方案和課程,確定了“大數據分析計算機基礎”、“大數據分析統計基礎”、“大數據分布式計算”、“大數據挖掘機器學習”、“非結構化大數據分析”和“大數據建模案例研究”6門必修核心課程。每門課程不是由一位老師來上,而是一個教學團隊,5所學校各選一名最優秀的教師,然后5位老師一起研究一門課程、同上一門課程,而且還有大數據企業的專家參與。初步估計,每門課程的教學團隊會在10個人左右。教學方式也有別于傳統的課堂講授,會采取案例教學和討論班的方式,也可能是一個團隊共同完成一個項目。我們還采取雙導師制,兩位導師一位來自大學,一位來自企業界,50名學生,就有100名導師。在這個協同創新機制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從生源來看,首批學生主要來源于計算機和統計兩個學科,計算機專業背景的本科生進來以后,將重點加強統計分析能力的培養,而統計、數學、物理等專業背景的本科生進來后,將重點加強計算機、大數據軟件等方面的學習。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