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職業發展“萬能”的大數據,測不準_數據分析師培訓
“萬能”的大數據,測不準_數據分析師培訓
2015-05-24
收藏

“萬能”的大數據,測不準_數據分析師培訓


現在人們對大數據有著極高的期望,希望大數據可以在我們各個方面起到正面作用。企業已經習慣于借助各種數據分析工具來幫助進行數據預測。但事實上,人們的社會行為具有不可預測性。甚至我們不妨可以定性地歸成一個大數據測不準原理:人和事件,如果放到越大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則是越可以精確預測的;如果放到越小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則是越不可以精確預測的。

舉個例子說:我們幾乎可以在100%的程度上預測一個人24小時的范圍內會吃飯,但若精確到某一分鐘,則幾乎不可能預測準確。進一步我們會發現,利用更多過去一段時間的數據,能夠幫助我們提高預測某半個小時內是否吃飯的幾率,但如果把時間精確到某一分鐘,則更多的數據幾乎提高不了預測的準確性。

其實,行為的不可預測性早已植根于人類的潛意識中。

比如當年我國發射嫦娥三號探月飛船,在嫦娥三號發射前,科學家們已經計算出了在未來的一個月之后的某個小時、分、秒,嫦娥三號在月球上空高度和經緯度,如果這個計算結果偏離預計幾十米,則可能推遲發射,重新計算校準。這是科學對未來的精確預測。

相對的情形是,在晚上10點以后,當我們準備睡覺的時候,能預測明天早餐后下樓碰到的第一個人是誰嗎?幾乎沒有人能知道,但這個巨大的不可預測卻沒有引起人的關注,幾乎沒有人會因為不知道下樓碰到的第一個人是誰而影響睡覺。人們對不可預測性熟視無睹。

大數據的有效范圍討論,需要引進一個假設:人們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行為(常常稱為“自由意志”)。一個人自由決定自己行為,在別人看來,就是他的行為無法預測,如果能夠精確預測未來的一舉一動,就不具備任何的自我決定的自由。

因此,大數據不能對具體行為作出精確預測,即大數據測不準原理。

大數據的不可預測性說明,企圖利用大數據預測用戶具體行為的努力或許是徒勞的,我們哪怕掌握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有的全部行為信息,也無法預測明天早餐他會吃什么。這也意味著,許多基于用戶歷史數據進行行為分析的努力會遇到瓶頸,預測縮小到一定范圍之后,無法再精確下去。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