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13121318867

登錄
首頁職業發展大數據是基礎性資源 也是重要生產力
大數據是基礎性資源 也是重要生產力
2016-08-27
收藏

大數據是基礎性資源 也是重要生產力

在互聯網經濟時代,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也是重要生產力。信息經濟階段將迎來大數據時代,數據的收集、挖掘、連接、分析和運用,成為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新標志。

5月26日在貴陽開幕的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把已經火了很久的大數據及其產業推向一個新高潮,成為繼“互聯網+”之后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李克強總理專門為大會發去賀信,提出“數據是基礎性資源,也是重要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強調中國“發展大數據產業空間無限”。那么,為什么數據會成為重要生產力?大數據到底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其未來在哪里?

數據是基礎性資源,也是重要生產力

數據是基礎性資源。伴隨著多媒體、社會媒體以及物聯網的發展,大數據規模及其存儲容量正在呈指數級增長?!按髷祿卑ㄒ怨娀ヂ摼W、社交媒體、政府數據庫、地理空間數據、電子商務等方式形成的商業數據庫、電子文獻、各類調查以及其他富有洞察力和具有即時性的數據源。據國際數據資訊公司統計,2013年全球產生的數據達到3.5ZB,到2020年產生的數量將增至44ZB,超出存儲空間6ZB(1ZB相當于343.6億部32GB智能手機的存儲容量)。

數據已經成為可以與土地、資金、物質資產和人力資本相提并論的重要基礎性資源,可以提高企業和公共部門的生產率和競爭力,并大幅提高消費者福利。2011年麥肯錫的研究顯示,充分利用大數據的零售商能夠將營業利潤率提高60%以上;如果歐洲發達國家政府行政管理利用大數據,將節省至少1000億歐元的成本,而利用個人位置數據提供的服務,將可以創造6000億美元的消費者經濟剩余。

數據是戰略性資源。人類文明經歷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后,將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經濟發展形態——互聯網經濟。當前,“互聯網+”就是依托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網絡技術的滲透和擴散,以信息互聯互通和信息能源的開發利用為核心,促進信息網絡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優化重組設計、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創新生產方式和企業組織形式,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數據是“互聯網+”時代的金礦,將成為企業、社會和國家層面重要的戰略資源。數據像設備、廠房、原材料一樣,成為企業的重要資產,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籌碼。2013年3月,IBM執行總裁羅睿蘭預言,數據將是未來競爭優勢的基礎和“下一項重要的自然資源”;亞馬遜前任首席科學家安德雷斯·韋思岸直白地指出,“數據是新的石油”。在本次貴陽會議上,馬云預測,數據將取代石油,成為未來制造業最大的能源。隨著大數據在農業、工業、金融、地理信息、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落地,數據就像是石油和稀有金屬一樣的戰略資源。

數據是重要生產力。大數據的演進與生產力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信息網絡技術在國民經濟各領域的不斷滲透和擴散,各產業部門界限被打破,連接信息的深度與廣度不斷擴大,實現人、設備、服務、場景的連接。未來最大的能源是大數據,收集、擁有和匯總數據,掌握數據挖掘、分析和利用的技術,就是掌握了“互聯網+”時代的先進生產力,

數據可以讓你得出真實的結論,會告訴你商機在哪里,甚至可以“利用數據歷史減少犯罪”。比如,阿里巴巴通過對平臺上商戶最近100天的數據分析,得出該企業的經營情況,然后精準地同潛在的貸款對象進行溝通。IBM與孟菲斯警察局合作,利用軟件分析,發現強奸案和戶外付費電話之間存在關聯。據此,警方決定將付費電話轉移至室內,這使得強奸案的發案率降低了30%。社會各界通過這些鮮活的事例認識了大數據。當前,70%的大企業和56%的中小企業開始研究、部署和實施大數據應用或項目。

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1988年9月,鄧小平進一步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痹诨ヂ摼W經濟時代,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也是重要生產力。

大數據深刻改變著人們生產生活方式

大數據與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相結合,正日益深刻地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人們在(移動)互聯網上的一切活動都形成數據,人們既是數據的消費者,也是數據的生產者。大數據是人類社會或者是人的社會行為數據的總和。

互聯網對經濟社會的滲透和擴散,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網絡經濟(“+互聯網”)階段、信息經濟(“互聯網+”)階段、互聯網經濟階段。目前,大部分國家處于網絡經濟階段,我國等部分國家進入信息經濟階段,由“ 互聯網”向“互聯網+”轉變,少數發達國家則已開始進入互聯網經濟階段。2014年7月,麥肯錫《中國的數字化轉型》的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占GDP比重升至4.4%,已經達到全球領先國家的水平。

互聯網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基礎元素”,正在重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調查顯示,我國53.1%的網民認為自身依賴互聯網。開放、平等、協同、分享、創新的互聯網思維,正在沖擊傳統的思維模式,重塑開放、多元、個性、共生、互動的價值觀,徹底改變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

除了傳統的即時通信、消費、娛樂以外,互聯網對民生、醫療、教育、交通、金融等領域滲透程度進一步增加,推動人們生活深度“互聯網化”。2014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3.61億,網民使用網絡購物的比例升至55.7%;2014年網上支付比例從42.1%提升至46.9%。各行各業探索數據的價值、挖掘大數據時代的商業模式,如大數據可以有效解決我國小微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商業領域的數據跨界結合,既能為商業決策提供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還能產生新業態。對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才是大數據價值應用的核心。

“互聯網+”提升我國產業乃至國家綜合競爭力

信息經濟階段將迎來大數據時代,數據的收集、挖掘、連接、分析和運用,成為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新標志。大數據將傳統產業與數字產業、企業生產與用戶消費、制造業與服務業、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深度融合,形成數字與實體無縫對接的新世界,將信息經濟推向新的高度。麥肯錫預計,2013年至2025年,互聯網將幫助中國提升GDP增長率0.3至1.0個百分點,帶動中國勞動生產率提高7%至22%。

“互聯網+”可以使本土工業企業與跨國巨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特別是深化大數據應用提升中國制造業?!吨袊圃?025》提出,運用大數據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形成基于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制造和產業組織方式。充分把握大數據和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改造生產流程、變革運營模式、創新商業模式,我國有望沖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我國制造業形成“雙向擠壓競爭”的重圍,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三個轉變”。

“互聯網+”將使我國傳統的農業、農村、農民迎來互聯網的變革與轉型。目前我國農業信息市場發育緩慢,農業信息化體系尚不健全。5月7日頒發的《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提出,“加強互聯網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引入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等現代管理理念和方式”,“推動信息進村入戶,利用‘萬村千鄉’市場網絡改善農村地區電子商務服務環境”。隨著三網融合物聯網的推進,農村流通網絡信息化改造、農業生產資料平臺、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電商平臺四大方面將獲得長足發展,農產品將進入一個精準生產、流通和營銷的新階段。

“互聯網+”以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為抓手,我國有望在第三次流通產業革命中占據先機。近二十年來,隨著電子商務這一新型交易方式的快速發展,生產企業、流通企業、消費者都被帶入了一個網絡經濟、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流通和生產方式也隨之產生深遠變革。阿里巴巴菜鳥網絡對全國各大物流公司進行“中轉站——線路——網點”整個包裹流轉鏈路的運輸預測和運輸預警,已經建立了覆蓋全球五大洲的海外倉儲網絡和航空干線資源能力;具備國際資源整合能力的供應鏈服務企業風起云涌,正在加速促進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度整合。


數據分析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若不方便掃碼,搜微信號:CDAshujufenxi

數據分析師資訊
更多

OK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先锋高清无码,无码免费视欧非,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无码
客服在線
立即咨詢